覓食、吸吮和吞咽等天然的生理反射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有了。不用學習寶寶就會吃。不過。生活中有很多的飲食問題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及早糾正嬰幼兒期的飲食問題是爸爸媽媽的明智之舉。
寶寶不同時期的飲食問題
嬰兒期
1 歲以內的寶寶溢奶、口含食物不咽下去以及喂入口中的食物向外吐等。
幼兒期
1 歲以上的小寶寶出現食欲不振、食量少、食后反胃、進食緩慢(吃一頓飯超過30分鐘)、吃飯不專心(如亂跑)、流口水明顯、只吃液體食物、不吃葷菜、不吃蔬菜、吃飯無規律、喜歡吃零食等。
應對措施:發現寶寶出現以上表現,首先要看醫生,排除以下疾病,如鋅元素缺乏、貧血、便秘、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食物過敏也可能造成厭食。
對沒有疾病原因的飲食問題,原因將是多方面的,如喂養方法不當、情緒因素、胃腸動力因素和味覺信號傳導路徑不暢(心理學稱味覺統合失調)。可以試試以下即將推薦的兩種方法。
新招展示運動性心智訓練糾正飲食問題
掌握科學的飲食原則,是糾正飲食問題的前提。
1 歲以內的寶寶
4~6個月后逐漸給寶寶添加輔食,食物從一種逐漸過渡到多種;
食物從細,逐漸過渡到粗,最后是多樣化飲食;
從7個月開始,引導寶寶自己手拿勺子往嘴里送食物,媽媽用杯子給寶寶飲水,這樣會促進寶寶胃腸動力和大腦味覺信號傳導。
1 歲以上的寶寶
飲食定時定量,不吃或少吃零食、少吃甜食、油煎食品,不吃含有食用香精、香料、色素、防腐劑、膨化劑的食品;
培養寶寶的進食興趣,盡量提供寶寶愛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在媽媽的協助下,讓寶寶自己進食,增強進食的興趣,促進食欲。還可安排寶寶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共同進食,并在進餐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
寶寶進食時,媽媽避免注視著寶寶,造成寶寶精神緊張。盡可能解除寶寶的各種緊張情緒,讓他輕松愉快地進食;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邊吃邊玩,邊看電視等。
這里重點介紹用家庭運動性心智訓練糾正嬰兒期的飲食問題。運動性心智訓練主要是為了增加寶寶的胃腸動力和大腦味覺信號傳導的通暢。
拍腮動頜發音運動
功效:輕輕拍擊腮部,誘導唾液分泌,提高食欲,幫助消化,唾液下咽增加咽食管運動功能。
同步動頜,既增加頜面部肌肉協調運動,更能促進唾液分泌。
在拍腮動頜過程中發音,舌頭、咽部和聲帶活動發出聲音,起到節奏作用,更增加運動的協調性。
時間:2~3分鐘左右
★6個月~1歲以內的寶寶:
由媽媽幫助做。寶寶坐好,媽媽用兩手輕拍寶寶的兩邊腮部,媽媽自己上下頜運動,并且發音數1,2,3……1,2,3……引導寶寶模仿。
★大于1歲的寶寶:
寶寶坐好,媽媽引導寶寶用雙手輕拍兩邊腮部,上下頜運動,發音數1,2,3……1,2,3……
俯臥伸展爬屈運動
功效:寶寶俯臥,雙手臂和雙腿伸展,使頸部、后背部肌肉受到牽張,有助于大腦味覺信號傳導的通暢。
進一步爬屈,可以鍛煉腹部肌肉,增加胃腸動力,同時整體節奏運動對胃腸系統有按摩作用。
時間:5分鐘左右
(俯臥伸展爬屈運動一套有3個動作,反復重復,在床上做要注意安全,避免寶寶掉下床,發生意外創傷。)
★6個月一1歲以內的寶寶:
由媽媽幫助在床上做。寶寶俯臥,雙手臂和雙腿擺為伸展位,發音數1;然后雙腿屈曲,雙手臂向前方伸直,手面平觸床面,發音數2;最后引導寶寶直立站起來,雙手臂向上方伸直,發音數3。
★大于1歲的寶寶:
媽媽引導寶寶自己在床上或地面上做。寶寶俯臥,雙手臂和雙腿擺為伸展位,發音數1:然后雙腿屈曲,雙手臂向前方伸直,手面平觸床面或地面,發音數2:最后引導寶寶直立站起來,雙手臂向上方伸直,發音數3。
如果寶寶在2歲以上,最后引導他雙足直立跳站起來,發音數3。
通常運動性心智訓練實施2~4周。媽媽就可以看到寶寶飲食狀態的改善。無論是飲食促進護理,還是運動性心智訓練的過程中,媽媽都要記錄下寶寶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獎賞,獎賞的內容最好符合寶寶的愿望。讓寶寶體會用自己的行動換得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