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兒高血壓大多數癥狀不明顯,家長們往往注意不到。因此,在日常護理中,家長要留意孩子有無精神狀況的改變,如煩躁易怒、精神不振、睡眠不安等。出現異常改變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高血壓。
小兒高血壓的標準提起高血壓,人們總以為是成年人的常見病,而無法想像小兒也可能患這種病。那么小兒怎樣才算是高血壓呢?
1個月以內的嬰兒收縮壓大于12.8千帕(96毫米汞柱);1個月~2歲的小兒大于14.9/9.8千帕(112/74毫米汞柱);3~5歲大于15/10千帕(116/76毫米汞柱);6~9歲大于16/10.4千帕(122/78毫米汞柱);10~12歲大于16.8/10.9千帕(126/82毫米汞柱);13~15歲大于18/11.5千帕(136/86毫米汞柱)。
超過上述標準就可確定為高血壓。由于小兒高血壓大多數癥狀不明顯,家長們往往注意不到。根據流行病學的資料,小兒高血壓的發病率為1%~2.3%。
繼發性高血壓是原發性的4倍小兒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血壓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占20%;繼發性高血壓可找到明確的病因,占80%。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理不很明確,可能與遺傳、飲食中含鹽量過高、肥胖及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失調有關。
繼發性高血壓的患兒約90%繼發于腎臟疾病,常見的有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等,此類疾病的特點是常出現血尿、蛋白尿或膿尿,腎功能可出現異常。另外腎臟畸形及腎發育不良、腎血管阻塞及腎腫瘤也可引起高血壓,通過X光、B超、CT及腎血管造影能確診這類疾病。其次,小兒高血壓常見繼發于心血管疾病,例如主動脈縮窄、動脈導管未閉等。內分泌疾病(如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腦出血、外傷等),以及鉛中毒、維生素D中毒也會導致高血壓病。
注意力不集中也可是高血壓的表現在對高血壓病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家長們最關心的是小兒高血壓病有哪些癥狀,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患病。一般來說,大多數高血壓患兒無明顯的癥狀,有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耳鳴、乏力、學習時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癥狀,且常常由于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勞累、睡眠不好而使癥狀加重。另外,年齡小的患兒即使有頭痛等不適,也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出來。因此,家長要留意孩子有無精神狀況的改變,如煩躁易怒、精神不振、睡眠不安等。出現異常改變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高血壓。當高血壓發展到一定程度將導致一系列嚴重后果,如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及抽搐、偏癱等腦病癥狀。
良好的習慣可減少高血壓發生小兒高血壓的治療,分為病因治療及對癥治療兩種。繼發性高血壓只要消除了原發病因,大多數是可以治愈的。而原發性高血壓用藥物控制,效果較好,不過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囑咐,堅持服藥使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不要自己減藥或停藥。由于高血壓病與飲食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督促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首先飲食要稍為清淡,不要吃太咸的食物;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特別是在學習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更應注意休息,避免精神過度緊張;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及體力活動,但要避免過度疲勞,避免參加過于驚險刺激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