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小組特別指出,研究人員只是發現了環境污染導致Y染色體數量增加這一事實,但并沒有確定Y染色體數量的增加就一定意味著出生的男孩將多于女孩,盡管從理論上說這種可能性很大。他們分析說,環境污染最多只是影響男女性別失衡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卵子與哪個精子受精,例如性交時間就是影響因素之一。他們的研究將深入下去,因為還有許多疑問沒有答案,比如目前他們還不清楚Y與X的比例是否會隨時間的推移仍維持穩定,哪種化學物質引發了這種染色體比例的變化目前也仍然是未知數。
??? 科學家發現男女比例失衡原因多多,溫度和精子的強弱也會影響胎兒性別。
??? 將男女比例維持在一個基本平衡的水平關系著全人類的命運,所以科學家對這一課題給予高度重視。其實,關于生男還是生女的問題,科學界已經有了一些重大發現,環境污染最多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 過去的研究早就發現,小老鼠和小蝙蝠的性別、出生時間與環境溫度有相當密切的關連性。為了找出胎兒性別與環境溫度的關系,德國研究人員則是針對1946-1995年間的出生記錄進行追蹤,并且對照當地的溫度變化。結果發現,當地的4月到6月是男孩出生最多的月份,10月則是男孩出生最少的月份。
???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受精卵結合前一個月的環境溫度,也就是男女在性行為發生前的一個月所處環境的溫度,是影響胎兒性別的重要因素。高溫環境容易創造男孩,低溫環境容易創造女孩。溫度之所以會影響胎兒性別,研究人員的一個假設是:高溫會影響精子的X染色體,讓女孩不容易出生;低溫會影響精子的Y染色體,讓男孩不容易出生。另一個假設則是:溫度越高、做愛的欲望越強,高溫的環境會刺激男女性行為頻率的增加,也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孕。
??? 污染物殺蟲劑都可能改變精子染色體的比例
??? 其他的研究則認為,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游得比較快;但是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強壯。所以在性行為頻繁的狀況下,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容易與卵子結合,生出男孩。但是在性行為減少的狀況下,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容易等到與卵子結合的機會,更容易生出女孩。研究人員比較擔心的是,在全球溫度日益增高的溫室效應下,男孩出生的幾率會越來越高,造成男女比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