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到底如何防治?本報邀請相關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預防關 四招幫你防病毒
手足口病病毒雖然很容易傳播,但只要我們了解了它們的生物特性,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防范。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感染病學會主任委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李興旺主任介紹,引發手足口病的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對紫外線及干燥環境非常敏感,含氯消毒劑、甲醛、碘酒能使其滅活,但要注意的是,我們常用的75%酒精、5%來蘇水對腸道病毒沒有作用。病毒還對酸性物質有抵抗力。
預防手足口病病毒傳播,一定要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做起。
1。勤洗手:要特別注意兒童的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液洗手。帶孩子外出到公共場所或去醫院就診時,往往不方便洗手,家長、老師最好能隨身攜帶免洗手消毒劑,以便當自己和孩子的手接觸污染物品后,能立即清潔消毒。
2。不喝生水:EV71病毒對酸性物質有高強度的“免疫力”,不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經過胃時,會被胃酸殺死,一旦水源被EV71病毒污染,很容易出現手足口病流行。
3。消毒日常用品: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要清洗干凈,煮沸消毒。對孩子經常玩的玩具也要進行消毒。可以選用0.3%的84消毒液進行擦拭、浸泡。
4。經常開窗通風:這是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撒手锏”。一方面,空氣中的病毒量會因此大量降低;另一方面,即使有病毒擴散,只要不達到一定數量,依然不會致病。
特別要提醒家長,醫院里的疾病各式各樣,無論是家長本人,還是孩子去醫院就診時,一定戴好口罩,以免交叉感染。再有,從醫院歸來要將外衣、鞋帽進行更換、清洗。
消毒關 徹底消滅潛伏病毒
如果寶寶已經感染了病毒,或是所在的幼兒園、托兒所已經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防范措施就需要更加嚴格了。做到以下細節,不但可以防止孩子病情加重,還能保護其他小朋友免受病毒感染。
1。家里或幼兒園餐具、奶瓶、奶嘴等可清洗后煮沸10分鐘消毒。
2。污染的衣物、尿布等清洗后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暴曬消毒。
3。玩具、生活用品、家具、門把手、拖把等可以配制1%的84消毒液(一升水中加10毫升84液,約一瓶蓋)擦拭或浸泡消毒,注意消毒液有腐蝕和漂白作用,消毒后要用清水沖干凈。 4。患兒的糞便、嘔吐物、分泌物等及擦拭用的手紙等污物要消毒處理后才能沖入下水。按5份污物中加入1份84消毒液,混合消毒30分鐘后沖入下水道。
消毒時,最好要戴乳膠手套、口罩等做好個人防護。
還要注意,手足口病特別容易在托幼機構暴發流行,因此托幼機構要重點加強監測,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患兒,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比如做好晨檢,對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餐具等應消毒。
診斷關 上感癥狀需警惕
每種傳染病都有潛伏期,手足口病也不例外。它的潛伏期一般為2—7天,初期可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家長若發現患兒有上感癥狀,一定要警惕。約半數患兒會有發熱,特點是為多在38攝氏度左右。
口腔黏膜疹出現較早,開始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舌、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臀等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皮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褪。
一般來說,手足口病的癥狀較典型,還是比較好診斷的,除極少數危重病例預后也是好的。“但如果感染的病毒是EV71,就需注意。”李興旺主任強調,由于EV71具有嗜神經性,能侵犯神經系統,引起腦膜炎等并發癥,因此在所有重癥患兒里,由EV71感染者占到了95%以上。個別患兒在此基礎上,又會出現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等嚴重并發癥而導致死亡。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時,尤其是孩子在3歲以下,發病在4—5天內,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出現持續高熱、精神萎靡、易驚、抽搐、面色蒼白、皮膚發花、四肢冰涼等表現,還要注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是否明顯加快或減慢。一旦出現上述情況,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救治機會。
但對大多數家長而言,不必過分驚慌,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不是人人都會發病,真正得病的患兒只是少數,而且大部分病情都很輕微。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成人感染病毒后一般不會發病,但是他們可作為傳染源將病毒傳染給兒童。因此,大人也需要做好個人衛生和家庭衛生。
治療關 大多一周即可痊愈
輕型病例超過99%
雖然手足口病傳染性很強,但只要及時發現,還是能得到控制的。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在2008年首次將手足口病納入法定傳染病報告后,全年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達48萬多例,其中輕型病例占99.76%,重癥病例占0.24%,死亡病例占0.026%,死亡率為0.0095/10萬。其中占絕大多數的輕癥患兒,僅出現發熱和手、足、口腔的皮疹,不會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膜炎等合并癥。
與其他病毒性傳染病一樣,手足口病目前也沒有特效藥物。但一般而言,該病具有自限性,大部分病例可以在發病后5—7天自愈。少數出現腦膜炎、腦炎等并發癥的重癥病例,應立即送至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救治。
據悉,為了更好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本月初發布了《中醫藥防治手足口病臨床技術指南(2009年版)》。參與該指南制訂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科姜良鐸教授向《生命時報》記者介紹,手足口病屬于中醫“溫病”范疇,中醫藥在對“溫病”的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嬰幼兒是“稚陰稚陽之體”,感受疫毒后,病情常變化迅速,因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防變證。除了對患兒的藥物治療外,家長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運用中藥湯劑預防感染。對平素脾胃虛弱的小兒,可以用生薏米、扁豆,加冰糖煮粥調服;而對于有內熱的小兒,可以用白菊花、生甘草、生山楂,加冰糖用沸水沖泡當茶頻飲。患兒飲食宜清淡,可以喝些梨汁、蘋果汁、西瓜汁、荸薺汁等,但不要吃辛辣食物或羊肉、海鮮等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