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剖宮產的比率不斷攀升,現在已高達50%左右,比控制在20%以下的歐美等發達國家要高成倍!”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牛健民教授近日在該院孕婦學校舉辦的“新手爸媽訓練營”上透露,而且發展勢頭目前仍有增無減,這跟剖宮產的好處有意無意地被放大有關。
認識誤區導致 剖宮產率居高不下
“剖宮產本來只是多種分娩方式之一,主要對象是沒辦法正常分娩的孕婦。”牛健民稱,采取哪種分娩方式都需要產前評估,一般是當產力、產道和胎兒三方面中有哪方面出現異常時,醫生才建議孕婦采取剖宮產。他認為造成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至少有兩方面:
一方面,現在的準媽媽對分娩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她們不但想盡量減輕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更在意寶寶的安全性,即使出生過程無法做到萬無一失,也希望能盡量采取可控的手段來降低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而在陰道分娩過程中,確實存在部分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在不少人的觀念中,剖宮產的可控性更高,因此即使具備了順產的條件,不少準媽媽還是偏向于選擇剖宮產。牛健民指出,其實這是誤解,自然分娩在同等條件下的風險要更小些。
另一方面,社會上一直流傳著陰道分娩過程中寶寶可能會出現缺氧影響智力等不太準確的說法,不少準媽媽正是受這些說法的影響,以為剖宮產的寶寶才不會缺氧,更聰明。牛健民稱這種說法并沒有科學根據。
剖宮產平均出血量是正常分娩的1.5倍
“其實,剖宮產可帶來很多問題。”牛健民稱,正常的陰道分娩一般的出血量約300毫升,而剖宮產一般的出血可接近450毫米,接近產后大出血(500毫升以上)的標準,當然影響產后的恢復。
“很明顯,順產的媽媽一般6周后身體就基本恢復,但剖宮產的一般要3個月甚至半年。”牛健民提醒說,除此之外,剖宮手術過程中母嬰受感染的幾率也要比自然分娩高一些。因此,他呼吁產科從業人員應遵守分娩過程中的原則和常規,多提醒具備陰道分娩條件的孕婦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