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產婦傷口感染久治不愈
病例均出自汕頭潮南區谷饒華僑醫院,其中7例被瞞報,目前該院產科仍在接收產婦
曾轟動全國的“深圳婦兒醫院感染事件”(《南方周末》曾作連續報道)發生13年后,造成“168名孕婦兒童集體感染”的元兇--非結核性分枝桿菌,去年秋季鬼魅般地出現在汕頭市谷饒鎮華僑醫院。
記者經過數日調查發現,從去年8月底至11月下旬,至少18名產婦受到感染,她們都曾在谷饒鎮華僑醫院進行過剖腹產手術。據了解,汕頭市衛生局已將產婦感染細菌一事上報,衛生部專家也曾親臨汕頭指導治療。
記者暗訪中發現,其中有7人每天前往谷饒華僑醫院清洗傷口。有患者指出,衛生部門僅上報11例感染,并未包括這7人。
從事發到現在,谷饒華僑醫院婦產科仍不斷接收產婦,亦無人為該起嚴重的醫療事故擔責。
南方日報記者張迪實習生鄭蘭汕頭報道
頑固致病細菌
天天打開剖腹產切口洗膿,不能用麻醉劑,傷口就像是嘴,清洗就像刷牙一樣
痛!痛得劉芳死去活來。
每天早上10點,她剖腹產后一直未愈合的切口都要被“例行”打開。不能用麻醉劑,醫生用碘酒等對其腹腔里的膿進行清洗,切口里還要放上紗布。從29天前入醫院治療開始,每次清洗要花一個小時。
“傷口就像是嘴,清洗就像‘刷牙’一樣。”護工用最簡單的比喻形容劉芳清洗傷口的過程,這讓旁人聽起來毛骨悚然。
時間追溯到去年11月。懷胎十月的劉芳選擇離親戚家比較近的谷饒華僑醫院生產。11月17日手術進行順利,劉芳產下一個可愛的女嬰。“縫合切口時,醫生說,之前有‘線和肉不合’的產婦,所以給我們用的是‘進口線’”,劉芳的丈夫林先生回憶說。
11月24日上午10點,劉芳術后拆線時發現切口處微紅,“主治醫生說她已經下班,要我們回家時到她的私人診所檢查一下。”林先生說,當時感覺醫生不以為意,他也就沒帶妻子去檢查。
厄運隨即開始。伴隨著腹痛等癥狀,切口從11月27日開始流膿。次日,谷饒醫院診斷為“線和肉不合,引發感染”,開了5瓶消炎的點滴。33歲的劉芳第一次生產,月子就在打針、吃藥、清洗傷口中度過。
“12月13日,谷饒醫院通知我們16日到醫院檢查,市里專家都要下來”,林先生說,被發現淋巴腫大的妻子隨后被緊急送往汕頭市中心醫院治療。
12月21日,中心醫院的醫生向林先生證實,細菌培養結果是非結核性分枝桿菌。同日,劉芳轉入中心醫院感染科單獨病房進行治療。
延遲上報忽悠患者
對感染產婦,醫生說瘦的營養不良不能消化線頭,胖的因脂肪過多引起
“受傷”的不僅是劉芳。10月9日剖腹產的張娜、11月6日的彭秀……共有10人與劉芳的癥狀基本相同。
這10名患者12月25日被送到潮南區大峰醫院住院部治療。
據了解,谷饒華僑醫院在12月中旬將11例受感染者向潮南區衛生部門進行匯報,上報時間距離較早發現病例的時間相差近一個月。省衛生廳、國家衛生部隨后接到報告。
患者告訴記者,切口出膿后,谷饒華僑醫院的處理過程“不負責任”。“醫生起先的說法是因為本身體質問題,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不能消化線頭,導致線頭刺激引發的普通感染”。
另有幾名患者稱,主治醫生曾說過是因其脂肪過多而導致感染。
截至2010年1月23日,10名患者均在大峰醫院接受過2—3次B超檢查,每名患者每天打2—3瓶藥,期間曾出現過嘔吐等不良反應。鄭麗做了二次縫合手術,仍無明顯好轉。因治療效果不佳等原因,大峰醫院的10名患者集體要求轉院,并打電話向省衛生廳投訴。
區衛生局的說法
大峰醫院受區衛生局委托無條件承擔患者的治療工作
前日,潮陽區衛生局副局長郭可在大峰醫院表示,近一個月來,治療效果不明顯是“意料之中的事”,“分枝桿菌比較頑固,醫療效果比較慢”。
郭可稱,衛生部專家已經表示,此類病菌的治療沒有3個月以上不會有明顯效果,患者應該耐心接受治療,配合院方工作。
對于患者提出的轉院要求,郭可表示,大峰醫院現在是受區衛生局委托無條件承擔患者的治療工作,治療方案包括用藥都是省衛生廳提供的。轉去汕頭中心醫院或是留在大峰醫院都是一樣的治療,都是聽省的方案。
“如果患者及家屬仍迫切要求轉院,區衛生局會向上級反映該意見”。
7名感染產婦被“冷藏”
她們每天由家屬送到谷饒華僑醫院治療,“至今沒有專家和領導來看我們”
谷饒華僑醫院于1995年由旅外僑胞、港澳同胞、企業家和各界熱心人士捐資興建,為一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也是谷饒鎮最大的醫院。醫院為包括外來人口在內總計30多萬人口提供醫療服務。
昨日上午9時10分許,記者在谷饒華僑醫院3樓外科暗訪發現,7名患者正在病房打著點滴并接受切口清洗。患者吳琴告訴記者,自己是去年8月31日剖腹產,不到一個月發現傷口流膿。在被華僑醫院告知是“自身體質問題感染后”,她一直在村衛生站消炎打針到今年1月4日。
從2009年12月29日至今,吳琴、張璇、張英等7人每天早上8點由家屬送到華僑醫院治療,直至中午甚至下午3點才能離開。
7名患者告訴記者,醫院除了反復地告訴她們要耐心用藥,堅持用藥外,對關于病情的問題一概不回應。“好幾次找院方討說法,院方竟以‘我們醫院要關門了’作為答復”。
一名患者家屬告訴記者,在得知專家前往大峰醫院和中心醫院了解病情后,他們曾給潮陽區衛生局打電話,認為7人的病例被醫院隱瞞。“至今沒有專家和領導來看我們”。
到底有多少產婦被感染?因為無法獲得去年9月至11月下旬進行剖腹產手術的具體人數,記者對已知的18名產婦統計發現,除8月31日手術的吳珊外,10月共有12人感染,屬集中爆發時期,11月則有5人受感染。
手術醫生仍上班
谷饒華僑醫院仍在接產,至今無人因18名產婦感染事件被追責
記者在暗訪中同時發現,谷饒華僑醫院產科13號床的產婦在兩天前順產生下孩子。患者告訴記者,發生感染事件后婦產科仍接受孕婦生產。產科護士則表示,目前只接受順產,不做剖腹產,并拒絕透露原因。
在產科值班表上,曾給多名患者主持手術的醫生名字赫然在列。據了解,至今,該院無人因18名產婦感染的事件被追責,參與手術的醫生和護士均正常上班。
疑手術器械不干凈
患者反映產科環境惡劣,去年10月前后缺水,飲用水要由家屬從家里提來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是如何感染眾多產婦的?
記者在大峰醫院詢問醫生感染原因時,立刻引起對方警覺,對方三緘其口后以“干擾醫療秩序”為由,喊來保安要將記者帶走。
據了解,去年12月24日,省衛生廳、國家衛生部有關專家到達汕頭指導對11名患者的治療。記者了解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網業務管理中心)主任吳安華參與此次會診。
“專家來了后,我們是什么原因感染,患什么病,什么時候好,醫院還是不告訴我們。”大峰醫院的一名患者告訴記者,她從未看過病歷,也不知道是否會有后遺癥,甚至細菌會感染給小孩也是從病友劉芳處獲知的。
廣州某醫院結核病專家告訴記者,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一般是手術器械消毒不徹底造成。“產科、母嬰同室(或嬰兒室)、新生兒病房等都是感染的重點部門,感染如果真的發生在這里,屬實不應該。”
采訪中,眾多患者反映谷饒華僑醫院產科環境惡劣,似乎印證了“消毒不徹底說”。去年10月前后谷饒鎮缺水,醫院每天早上9點開始供應半個小時的水,但水呈黃色,只能用來沖廁所,“飲用水還有給嬰兒洗漱的水都要家屬從家里一桶桶搬運過來”。
患者和家屬正在等待汕頭市衛生部門對感染一事給個說法。
“我們現在特別需要幫助。”采訪中,多名患者表示準備申請醫療事故鑒定,通過法律途徑討說法。他們也期望13年前“深圳婦兒醫院感染事件”的受害者能通過本報與他們聯系,以便了解維權及感染是否會造成后遺癥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