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內科重癥病房
進入11月份以來,盛京醫院兒科重癥搶救室收治省內各地轉來的流感樣危重病例明顯增加,截至11月24日,共收治流感樣危重病例12例,最小年齡僅16個月。所有重癥病例均有迅速進展的重癥肺炎和呼吸衰竭,其中5例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部分病例另有神經系統癥狀和循環功能障礙。重癥病例中采用機械通氣7例。目前在院危重病患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已明顯好轉,有3例已治愈出院。
|
|
新聞背景
中國醫大盛京醫院是集中省內危重癥甲流患兒最多的醫院,小兒急診急救內科主任劉春峰在談起這群寶寶時,字眼用得最多的是堅強、懂事。
昨天上午,記者全副武裝進入重癥病房。“哪個寶寶來醫院時病情都是危重的,都需要上呼吸機。那個大家伙呼呼響,長長的管子伸到嗓子眼里,你想寶寶能不害怕嗎?幾個出院的寶寶把管子叫‘象鼻子’。重癥寶寶多會用鎮靜藥控制睡覺。一旦藥勁過去,寶寶醒來,他們總愛摸管子,比劃著讓護士摘下去。”劉主任說。
“寶寶害怕,我們這些醫生、護士會想著法兒逗他們開心、消除他們緊張情緒。”方法要有效果,還要有針對性,醫護人員算是煞費苦心。
“我們的付出是有回報的,一方面表現在病情好轉、小寶寶陸續出院;另一方面,寶寶們用肢體語言和我們交流,打著節拍蹺二郎腿告訴我們不害怕,用小手指著板凳讓我們休息。”劉主任說,16個月女寶寶妞妞本月11日入院,之前發燒、咳嗽、抗生素治療2周不見好轉,從外地轉入醫院時,病情危重,呼吸急促、喘得厲害,紫紺,心跳加速,胸片雙肺多處浸潤影,與“白肺”影像相似。剛進監護室那會兒,寶寶大哭大鬧,手腳亂踹?,F在,寶寶愛笑,一清醒就找護士,比劃著聽音樂、聽故事,經常指小板凳給醫護人員,讓大家坐下休息。
5歲以下兒童是甲流的高危人群,搶救治療多個病例也驗證了這一觀點。“年齡越小病情越重,臨床表現與成人的區別有跡可循,像咯血多、出現像皮下氣腫、縱膈氣腫等。另外,肺損傷程度更重,成人多見的休克癥狀,兒童表現不多。嗜睡、煩躁、嘔吐等癥狀多見。”
針對前段時間,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進大醫院傳染甲流,往往首選小門診。但其沒有X光機、CT機等檢查設備,單憑一個聽診器,甲流誤診幾率大大增加。甲流病情變化很大,雙肺X光片需要動態監測。劉春峰建議,發熱、持續咳嗽,應當隔三天拍張肺片,一旦出現肺炎癥狀應高度懷疑甲流;另外,他主張家長們先帶寶寶到大醫院確診后再去小門診治療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