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我國進口原料奶粉價格大跌,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近達50%。原料價格的下跌是否也會帶動洋奶粉價格的下降?日前,記者走訪了海南海口多家超市及奶粉銷售點發現,進口奶粉依舊保持之前的價格態勢,部分奶粉品牌價格全線上漲,相關商家均表示沒有接到廠家的降價通知。
價格逐漸攀高
自從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洋奶粉一直占有中國市場的主要地位,價格也逐漸攀高。據了解,目前進口原料奶粉均價為2608美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50%,但下降的原料并沒有使洋奶粉調低價格,甚至出現了反漲的現象。其中惠氏奶粉在海口市場全線漲價,記者在大潤發超市看到,900克罐裝惠氏S-26金裝一段愛兒樂目前售價210元,比起蒙牛、伊利等國產品牌的價格要高出近100元。
有關市場占有率
業內人士宋先生表示,原材料降價并不等于成本降。據介紹,目前我國的進口奶粉主要以工業大包粉為主,作為乳液生產的基礎產品,這些原料奶粉廣泛用于多種產品中,其中流向嬰幼兒奶粉的多為國內嬰幼兒奶粉企業,國外品牌很少用到。“國外品牌奶粉基本都是原裝奶粉進口,部分包裝會在國內完成。”宋先生說,“進口原料價格走低,對他們的生產成本沒有太大影響。此外,原裝進口運費也是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長期做奶粉生意的鄧先生表示,進口奶粉之所以不降價,與市場占有率高有非常重要的關系。相關數據表明,中國的全年奶粉銷售總額在250億元左右,而五大外資奶粉品牌在中國年銷售額合計超過了1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