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陣痛的感覺襲來,都讓媽媽有著深刻的感受,而隨著陣痛頻率的增加,也就愈靠近與寶寶見面的時刻。忍受著陣痛帶來的不舒服,為的是健康寶寶的誕生,每個媽媽在產臺上的演出,都顯示著母愛的偉大。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Edward,等會兒你們即將看到我的誕生過程,我的媽媽很勇敢,她很努力的把我生下來,你們一定要為她鼓鼓掌喔!
自然產時間表
7:35 媽媽開始規律陣痛,到醫院待產。
8:00 醫師檢查后,確認子宮頸口開兩指。
8:30 裝上胎兒監視器。
10:30 密集陣痛開始。
13:14 胎兒出生。
產程實況
12:30 由護理人員確認目前陣痛狀況。
12:48 規則陣痛變得密集且頻繁,進入產房待產。
12:53 醫師確認目前子宮頸擴張狀況。
12:55 確認媽媽即將生產,醫師必須徹底進行手部消毒工作,并由護理人員協助穿著手術衣。
:58 生產前,醫師先準備并確認醫療工具項目及數量。
13:01 先前已與媽媽溝通過,同意施行會陰剪開術。施行前,醫師會先幫媽媽在陰部施打麻醉針劑,再剪開會陰。
分娩前你必須知道的:
1、確認器材數量
使用醫療器材前,醫師都會先確認使用前數量,并且在使用后做再次確認,避免發生“刀留腹中”之憾事。雖然自然產發生此類意外機率低,但醫師同樣會執行這樣的動作。
2、局部麻醉 剪開會陰
在生產過程中,為避免會陰不規則裂傷,而進行的局部會陰剪開,采用局部麻醉,也就是以皮下組織注射局部麻醉劑。藥效在注射后1小時內退去,局部的感覺就會慢慢恢復。媽媽的意識清醒,能清楚感覺到縫合時的觸覺,但沒有痛覺。
3、“剪不剪”由你決定!
以往進行自然產時,都會執行“剪會陰”的動作。但若媽媽本身不希望醫師執行,可在產前與醫師討論。剪或不剪各有利弊,可在聽取醫師意見后,再自行決定。
:03 配合媽媽的陣痛頻率,醫師會協助擴張陰道口,幫助胎兒頭部露出。
13:04 在第一產程的最后階段,媽媽必須配合陣痛頻率,進行用力。此時,醫師已可以從陰道口看到胎兒的頭部。
13:07 經過媽媽一連串的用力動作,胎兒的頭部已經娩出。此時進入產程第二階段,而胎兒臉面向下。
13:08 接著,媽媽必須在大吸一口氣后,再度用力將胎兒的身體娩出。此時,胎兒應會轉向90度,使臉部面向側面,以利肩膀通過產道。若胎兒轉向有困難,醫師會適時協助轉向。
13:14 胎兒全身已順利娩出,此時醫師會先清理新生兒的鼻和口,使其呼吸道暢通。
:15 剪斷臍帶后,醫師會將新生兒交由護理人員帶至新生兒處理臺清理。
13:16 在胎盤尚未娩出前,醫師便進行收集臍帶血,可藉由子宮收縮增加臍帶血的收集量。
13:18 在媽媽子宮尚未再度收縮前,醫師會先縫合陰道口。
13:20 媽媽子宮再度開始收縮,此次收縮便會將胎盤娩出;胎盤娩出后,醫師會再將媽媽陰部傷口清理干凈。
:23 最后,醫師必須確認娩出的胎盤是否完整。
13:25 在產臺上,新生寶寶便開始吸吮媽媽的奶奶。
13:28 最后,再將媽媽與寶寶一同推出產房,送至病房休息,完成了一次可貴的生產經驗。
分娩你必須知道的三件事情
1、何時收集臍帶血?
臍帶血收集的時間點,可在胎盤娩出前或后進行。胎盤娩出前,因子宮收縮可增加臍帶血的收集量;另一方式則是在胎盤娩出后,由臍靜脈取血,儲存于臍帶血袋內。原則上這兩種方式都可以,這跟醫生的習慣有關。
2、深呼吸舒緩疼痛
胎兒娩出后,子宮會再次收縮,媽媽也會感覺到非常的疼痛。此時,建議媽媽也應利用深呼吸的方式來舒緩疼痛,并幫助胎盤娩出。
3、預防產后大出血
除了前置胎盤與胎盤早期剝離之外,一般在分娩的過程中不會有大出血的情形。產后2小時左右是最容易引起產后大出血的時期,所以會讓產婦留在產房一段時間,以便觀察子宮收縮狀況及出血量等,倘若狀況正常,則可轉入一般病房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