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對于非病菌性腹瀉的寶寶,比較強調限制飲食,或干脆禁食。理由是讓胃腸道得以休息,并認為禁食后,腹瀉會減輕。
近年來,專家們認為禁食有害無益。特別是在腹瀉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小兒處于饑餓狀態,會引起腸蠕動增加和腸壁消化液分泌過多而加重腹瀉。所以,現在學者們認為,腹瀉時不必禁食,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肉湯之類。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給予適當的飲食,寶寶即使腹瀉次數多一些,也會逐漸好起來的。
寶寶腹瀉時,要停止進食高脂肪和難以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胃腸負擔,逐漸恢復消化功能,補充維生素和電解質對因治療,切忌濫用抗生素。積極采取飲食治療對恢復體力非常重要。母乳喂養者可調整縮短喂乳時間,人工喂養者可先給米湯或稀釋牛奶,1/2水加1/2奶,或1/3水加2/3奶,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易于消化的奶制品有
酸奶、脫脂奶,自制脫脂奶(將牛奶煮熟后,將浮在上面的奶皮去掉)。
下面為患兒家長介紹幾例治療膳的做法: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癥狀,可采用以下食療: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