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音建立正面身心
一般而言,照顧者所表達出的語詞或聲調,是豐富還是單調,是輕松還是疲倦,是鎮定還是緊張,多少都會影響到寶寶對這個陌生世界的感受。
相信我們都希望小寶寶對周遭充滿安全感,對世界充滿好奇感,對自己也開始一點一滴地探索和接受。
這時,身為大人、身為照顧者的你,該如何開放心靈,并透過“語詞”和“聲調”建立起寶寶的靈敏聽覺和自信心呢?
和嬰兒溝通時的聲音最好維持在α波的頻率里。α波聲調是一種溫和、愉悅、不疾不徐的聲音,不會因為高亢緊張而讓孩子受驚害怕,也不會因為低緩無力而讓孩子提不起勁。α波聲調來自于照顧者,若能身體健康,生活步調不要太緊湊,也懂得情緒調適,腦波自然可以維持在α波狀態(一秒/10—12周次),聲調自然也能得到最好的呼應,當順勢開口時,受益最大的當然就是身旁的寶寶了。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皮皮成長到七八個月前還能安穩地躺在懷里吸吮牛奶,當時我很習慣望著他的眼睛,用笑嘻嘻的表情對他說:“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寶寶,你現在正充滿喜悅和感謝的心情,把牛奶一口一口慢慢地吸進身體內,因為你知道這樣喝下去,對身體健康有幫助;而且你也喜歡這樣的口味,感覺喝起來很順暢,很愉快……”
如果碰到他把奶嘴頂出口外時,我試著為他輕輕拍氣,或換個讓他舒服的姿勢,再把奶嘴順勢放入他的口中,接著告訴他:“你休息了一會兒,現在你決定繼續把牛奶喝光,哦!現在只剩50cc了,不錯,你表現良好,你一口一口又開始吸進牛奶了。”我試著在對話中提供皮皮接受正面的心理暗示。
在皮皮已經進入三餐隨著大人一起進食的階段,當他坐在嬰兒車里,一會兒抓胡蘿卜,一會兒咬花椰菜,照樣可以聽到他媽媽或我的鼓勵聲音:“哇!好棒,吃進去了,好好吃哦!這個叫做胡蘿卜,那個叫做花椰菜,這里還有……”
我們深信適時地讓“講話聲音有表情”“講話內容有變化”可以增進小寶寶的食欲。你看,皮皮正拿著湯匙敲打餐車,他也在制造“音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