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aby雖然不會講話,但他的聽力已然具備,他能從大人的對話中學得語言、表情和豐富的肢體語言,為他將來的溝通預作準備。
皮皮有一雙骨碌骨碌轉的大眼睛,和他的爸爸一樣。
皮爸是我的第二個兒子,自從結婚娶了皮媽,后來皮皮又加入陣容后,日子變得更加有趣和忙碌。
對于像我這樣一個四處演說,經常受邀上電臺、電視節目的人,如何做到成為皮皮貼身保姆之一?還有,又如何從實際地參與教養,對“育兒經”有了新的領悟?
讓寶寶“聽”表演
皮媽是一個注重孩子身心均衡發展的好媽媽,早在懷孕期間,她已經認真閱讀過許多育兒書籍。當皮皮出生后,她更是身體力行地和兒子互動。比如,她常用愉悅的聲音和皮皮對話,她笑得咯咯作響,讓皮皮感覺到放松的情緒空間。
記得當年我帶養兩個兒子時,雖然也是充滿愛心和關懷,但似乎少了點“從容”,我習慣去催促,我難免不耐煩。如今,見識到皮媽的耐心,我決定從頭學起。
每當輪到我照顧皮皮時,我總是有說有笑,盡管當時他只是剛出生的baby,我把他當成聽得懂的小娃娃,我會對他說:“你現在剛起床,你對一切充滿好奇心,你聽,窗外有小鳥吱吱喳喳在唱歌;你聽,床邊有鬧鐘正滴滴答答在走路。哇!好棒哦!這里有好喝的牛奶正搖搖搖——啊——又搖搖搖,喝起來一定營養、可口又快樂。”
我一邊講,又一邊表演動作,再加強聲效。例如講到小鳥時,我會嘟起尖尖的嘴,發出唧唧啾啾的聲音,右手還把五根指頭開開合合,仿佛小鳥正開口唱歌;提到鬧鐘時,我就把食指左右晃動,讓皮皮感覺到規律而有趣的節奏;講到牛奶時,奶瓶早已在他面前跳舞般地靠近了。
從剛出生時的喂奶過程到如今,我從不吝于開口出聲,讓他感到飲食時間的有趣,同時加上各種的表演,讓他更清楚“聽到”的意思。
皮皮的爺爺在帶他出去走的時候,會指著新鮮的事物,告訴皮皮:“這是狗狗——”“這是貓咪——”“這是照相機,——camera——”……一邊引起他的好奇,一邊豐富他的聲音。
小baby雖然不會講話,但他的聽力已然具備,他能從大人的對話中學得語言、表情和豐富的肢體語言,為他將來的溝通預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