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生于新生兒,久病身體虛弱、營養不良或消化功能紊亂的嬰幼兒,長期應用廣譜抗菌素,引起菌群失調,也可繼發本病。重病患兒,白屑可蔓延至鼻道、咽喉或氣管,影響呼吸和吮乳。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口腔不潔,感染邪毒或心脾郁熱,上熏于口,或先天不足,生后乳食不節、護理不當致使脾虛濕盛而發病。臨床表現為,本病初期,先在口腔舌上或兩頰內側粘膜上出現白屑,漸漸蔓延于牙齦、口唇、軟硬胯等處。白屑周圍繞以紅暈,互相融合,逐漸增大,狀如凝乳,擦后不久又生,重擦可見出血。常伴哭鬧不安,拒乳、厭食等全身癥狀。嚴重者白屑可蔓延至整個口腔粘膜,呼吸道、消化道,引起呼吸不利、吞咽困難等危重證候。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兒俯臥,家長以手掌蘸少許麻油,沿脊柱兩側以小魚際著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熱為度。
(4)清胃經50次,揉板門50次,然后,從橫紋推向板門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鐘。
2.隨證加減
(1)心脾郁熱型:口腔粘膜布滿白屑,白屑周圍紅暈較甚,伴心煩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200次,清心經加至500次。
②推下七節骨300次。
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鐘。
(2)脾虛濕盛型:口腔粘膜布滿白屑,周圍紅暈色淡,伴面色白,身體瘦弱,四肢欠溫,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膩。常用手法加
①摩中脘5分鐘。
②補脾經300次,揉板門加至100次。
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鐘。
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
生活調理
(1)注意口腔衛生,哺母乳者,喂奶前把乳頭擦洗干凈,食具應嚴密消毒。
(2)多飲水,不要食用過冷過熱及過硬的食物,以減輕對口腔粘膜的刺激。
(3)因長期使應廣譜抗菌素,引起菌群失調者,應盡快停止用藥。
(4)給患兒添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糾正其營養不良的情況。
(5)按摩治療的同時,應配合服用清熱解毒類的藥物如六神丸等,也可外用冰硼散等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