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舌”又叫剝脫性舌炎、糠疹舌炎、游走性舌炎,或花斑舌等,6個月~3歲的孩子最常見。表現在舌背、舌尖、舌邊緣等處出現一個或幾個大小不等的紅斑,形狀不規則,外圍有一圈白色或黃白色的邊界,形似地圖而得名。其實質是舌表面的絲狀乳頭萎縮,留下紅色光滑的剝脫區。
一天,波波媽突然發現寶寶舌頭中央有一塊脫了皮,紅紅的,第二天,脫皮的部位又延伸到了舌頭的邊緣。但寶寶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不舒服,照樣吃得好,睡得香。去醫院看醫生,醫生診斷為“地圖舌”,不需要治療。那么,“地圖舌”是怎樣形成的呢?
“地圖舌”又叫剝脫性舌炎、糠疹舌炎、游走性舌炎,或花斑舌等,6個月~3歲的孩子最常見。表現在舌背、舌尖、舌邊緣等處出現一個或幾個大小不等的紅斑,形狀不規則,外圍有一圈白色或黃白色的邊界,形似地圖而得名。其實質是舌表面的絲狀乳頭萎縮,留下紅色光滑的剝脫區。由于絲狀乳頭邊剝脫邊修復,因此病損區的形狀經常變化,位置也時常變化,此起彼伏,似在游走。孩子一般無自覺癥狀,僅在吃刺激性食物時有舌頭發癢、燒灼痛或麻刺感,引起煩躁不安,食欲減退。
地圖舌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精神因素、腸道寄生蟲、消化不良、乳牙萌出、過敏體質、營養缺乏、體質虛弱、慢性感染病灶等有關,部分有家族史。地圖舌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有舌頭發癢、刺激痛、燒灼痛等不適時,可用2%碳酸氫鈉、O.2%洗必太含漱劑含漱或涂抹。針對可能的病因,采取一些措施:
(1)讓孩子有充足、安靜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及情緒刺激。
?。?)講究衛生,定期驅除寄生蟲。
(3)注意膳食平衡,粗細糧搭配,葷素兼食,防止偏食、挑食,以免胃腸功能紊亂和營養缺乏。
?。?)如有微量元素等營養素缺乏,可適當補充鋅劑、鐵劑、多種維生素等。如伴胃腸功能紊亂,可以中藥調理脾胃。
(5)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后用白開水或鹽水清洗口腔。若牙齒、扁桃體、腭咽部、口頰部等處有感染病灶,應及時治療。
?。?)不吃辛辣、煎炸食品,少吃零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