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幼兒園里,不少五六歲的幼兒交起了“男朋友”、“女朋友”,行為越來越早地呈現出“成人化”的傾向。對此,幼兒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早熟”,父母有責任。父母的一句不經意的玩笑就會對孩子產生這方面的不良誤導。
孩子愛上言情故事
張小姐的女兒今年5歲,在幼兒園里上“大班”。小家伙特別喜歡看言情電視劇,一部言情電視劇可以一集不漏從頭看到尾。據說她還特別喜歡看某電視臺辦的一個“男女相親”節目。更讓張小姐發愁的是,最近她準備搬家,要給女兒轉幼兒園,但女兒死活不愿意,稱“離不開”同班一個小男孩。結果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女兒老是念叨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并把小男孩的電話記在本子上,晚上還要經常通電話。
前不久,當張小姐的同事和小女孩開玩笑說她的“小男朋友”還有好幾個“女朋友”時,這個小女孩差點哭了出來,當即給“男朋友”打電話證實……
談笑誤導娃娃“配對”
父母關心孩子在幼兒園里和誰玩、和誰一起做游戲,生怕孩子交了壞朋友,對此無可厚非。不過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還總喜歡和孩子開玩笑,把幼兒園里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的男孩、女孩來個“配對”,無意中誤導了孩子。
比如,一對父母這樣半開玩笑地詢問孩子,喜歡和哪個小男生一起玩,這個小男生長得帥不帥?如果不帥,明天換個“小男生”,好不好?當著眾大人的面,小女孩沒有回答,不過還是漲紅了臉。更過分的是,一些小男生的父母還“玩笑”般地給孩子灌輸了“成家立業,娶妻生子”的概念,過早的“玷污”了孩子的天真。
“玩伴”僅僅只是“玩伴”
專家說:“現在的幼兒普遍出現心理“早熟”現象,這和父母、影視劇、廣告等的誘導分不開。”
比如,很多動畫片都以愛情為題材,有很多親昵的語言、動作,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受到影響。還有的父母親熱說話不避兒童,而這個年齡的孩子又具有模仿成人動作、生活的傾向。一份統計資料證實,兒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而該專科每天診治的近百名性早熟兒童中,約占三成是觀看成人電視而引發的。
幼兒園里讓男生、女生共同參與游戲活動,原本是培養孩子的異性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但一些父母嘴邊常掛著配對的玩笑,誤導孩子朝著早熟的方向思考問題、認識問題,那么,孩子們原先的那種簡單、純潔的友誼也就變了味。
專家認為,校園生活和游戲活動,“玩伴”就是“玩伴”,父母不要刻意在低年齡幼兒的心目中樹立起特別的男性玩伴和女性玩伴的不同概念。此外,父母也要檢點自己的言行,更不應給幼兒看過多的言情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