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而言,成長中的每一次新體驗都意味著新的快樂,同時也會帶來煩惱與困惑。面對一些事,孩子難免體驗沮喪、憤怒、嫉妒等消極情緒,或者經歷心情的大起大落。如果他們能夠恰當地把握和控制,及時忍耐并積極反省,往往會出現令人驚喜的得體反應,養成受人歡迎的心理品質。
面對以上這些事,孩子難免體驗沮喪、憤怒、嫉妒等消極情緒,或者經歷心情的大起大落。如果他們能夠恰當地把握和控制,及時忍耐并積極反省,往往會出現令人驚喜的得體反應,養成受人歡迎的心理品質。
設個“出氣角落”
孩子和成人一樣,有脾氣、發脾氣都是正常的。父母可以在家里設定一個專門的區域,作為全家人發泄情緒的場所。父母與孩子共同約定,無論當時心里有多不痛快,都不能隨意發作,也不能遷怒別人。
深吸幾口氣,把氣憤、難過等強烈的感情壓抑下來,立刻參與到其他活動、游戲或工作中去。回到家以后仍覺得心里不舒服的話,完全可以一頭扎進“出氣角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宣泄“情緒垃圾”。
當孩子在“出氣角落”宣泄情緒時,父母盡量不要打擾他,除非孩子覺得有人陪他聊聊天更好。當孩子自愿從“出氣角落”出來的時候,父母將會看到一張神清氣爽、笑逐顏開的可愛面孔。他們還會主動分享反省的心得體會,尋求父母的理解與支持。
打個秘密暗號
孩子最喜歡秘密,也最珍惜秘密。父母的一方可以與他設定一些“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暗號,比如眨左眼表示“干得不錯”,眨右眼表示“繼續努力”,右手小指碰頭表示“停下來,想一想”,豎大拇指表示“你是我的驕傲”等。平時可以適當使用這些暗號,形成相互間無言的默契。當孩子拿到五角星,父母眨一下左眼,他會比聽到口頭表揚更加興奮和喜悅;當孩子學會跳繩,父母眨一下右眼,孩子將備受鼓舞,更加勤于練習。當然孩子也會時不時打出幾個動作,看父母是否心領神會,父母必須要反應敏捷才行。
在孩子即將當眾發怒的時刻,再多的勸告都已經蒼白無力,甚至只起到反向的作用。此時,父母充滿信任的眼神,加上右手小指碰頭的有趣動作,卻有神奇的效果。孩子的臉部線條可能會變柔和,急促的呼吸也漸漸平緩,緊握的雙拳伸展開,一場“危機”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化解了。當孩子暫時平靜下來后,父母最好馬上帶著他遠離當時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