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患兒是裝在瓶子里的天使,看得見外面的世界,卻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沒有外界的支援與幫助,他們永遠無法從瓶子里面走出來,只能隔著薄薄的那么一層玻璃,孤獨地觀望這個世界。4月2日,首個“世界自閉癥日”,我走訪了一些“兒童自閉癥康復中心”。
自閉的孩子不會交流
在蘭州市城關區殘聯康復中心兒童康復站,我見到了30多位患有“自閉孤獨癥”的小朋友,這些孩子還不會與別人交流,當我走進康復中心的教室時,孩子們正在玩耍。教室里一片寂靜,孩子們都在獨自玩耍,沒有喧嘩,沒有吵鬧,有的孩子獨自坐著發愣,有的則拿著紙片,在上面胡亂畫著。我環顧四周,發現有個小孩被老師強行拉著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老師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小男孩:“豆豆,這是誰的鼻子?”“我的鼻子。”“我是誰?”“爸爸。”老師告訴我,這些孩子行為呆滯刻板,無法用言語和別人正常交流,游戲方式簡單而重復,都患有嚴重的自閉癥。他們不懂得你我他的指代概念,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愿意玩手槍、汽車之類的復雜玩具,卻對火柴盒、酒瓶蓋有著強烈的興趣。我隨后問豆豆:“你叫什么名字呀?”豆豆不看我,也不回答問話,卻死死拉住我的手,靠在了我身上。老師無奈地拉開豆豆:“別看他們平時都是自個玩,甚至不和父母說話,可是他們的內心卻無比的孤獨。他們也希望有人來疼愛自己,照顧自己,因此常常用尖叫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就在這時,一小男孩悄無聲息地站在了我身后,我順手指了指他手中的水杯,“這是什么呀?”“喝水。”老師笑了笑解釋說:“他還不會說水杯,但在康復中心培訓3年時間,已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表達方法。”
治療自閉癥需盡早動手
云云(化名)的母親一直站在教室外面陪同女兒一起接受康復訓練,云云的母親告訴我,在孩子一歲半之前,她一直沒有發現女兒有什么異常,女兒兩歲以后,還沒有開口說話。“當時我就想,有的孩子說話晚,沒太在意。可是等到她4歲時,還沒有說話的跡象,起先我懷疑可能是聽力有問題。到醫院一檢查,孩子身體沒有任何問題。醫生說,可能是自閉癥,建議我找心理醫生看看。后來我了解到,自閉癥孩子治愈的最好時間段是1至4歲。現在我很后悔,要是早一點發現,治愈的可能性也許會大一點。”說到這,云云的母親已是泣不成聲。
據保守估計,目前蘭州市有1。8萬自閉癥患者,接受治療的患者卻很有限,究其原因,一是自閉癥如果不能及早發現,延誤最好的治療時間,就需要長期治療,每月800多元的治療費迫使很多家庭中途放棄治療。二是政府對這方面的投入極少。到目前為止,蘭州市只有四五家自閉癥康復中心,缺少比較專業的治療隊伍,絕大多數家長、一些兒科醫生都對自閉癥知之甚少。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自閉癥傾向的時候,就誤以為是智障進行治療。王主任說,自閉癥患者在一歲前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一歲以后就會出現目光不與他人對視,既不哭也不鬧,有大聲響動也無反應,甚至對自己的父母都沒有任何依戀之情。但是這些患者會用大聲哭鬧或者尖叫來引起別人對自己的注意。目前,自閉癥患者的病因還沒有查清,但從臨床經驗來看,不良的家庭環境也是促成自閉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無論從那方面來講,家長都應該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