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感染A型溶血性鏈球菌后引起心臟瓣膜病理改變而致的一種瓣膜疾病。多于青壯年發病,在我國是一種常見心臟病。最常見的是二尖瓣狹窄與(或)關閉不全,其次是主動脈瓣狹窄與(或)關閉不全,少見的是三尖瓣狹窄與(或)關閉不全。
病因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一般先有風濕熱病史,如風濕性咽喉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肌炎等。其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鏈球菌。經濟落后、生活水平低、衛生條件差的地區較易發病。
臨床表現
該病的臨床表現因不同的病種而有差別。常見癥狀是活動后心慌、氣促、胸悶,反復咳嗽及頭暈等。嚴重者有咯血、暈厥、心前區痛、浮種、腹水等。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臟驟停而猝死。
診斷
患者既往有風濕熱病史。體檢心前區可聞及心臟雜音等。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O),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等化驗檢查對診斷有幫助。心電圖、X線胸部平片、心臟超聲心動圖及彩色多普勒檢查能明確診斷。
治療
風濕性瓣膜病早期多無癥狀,有些病人在體檢時才發現患病。如果患者有癥狀,應立即到專科醫院就診,病情較輕者可口服強心、利尿補鉀、擴血管等對癥治療的藥物。藥物治療無效者需行手術治療,有瓣膜成型術與瓣膜置換術二種,瓣膜病理改變較輕者可行成型術,病理改變重者需行換瓣術,行換瓣術者需終生抗凝治療,抗凝期間應定期到醫院檢查凝血酶原活動度,以調整抗凝藥的用量;早期尚有閉式二尖瓣狹窄擴張術,現已很少采用。少數二尖瓣狹窄病人可行球囊瓣膜擴張術。如患者處于風濕熱急性期,需結合抗風濕治療。
預防
由于風濕熱多于人體抵抗力較低時感染A型溶血性鏈球菌而引起。因此,平時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生活規律及不吸煙,天氣陰涼時注意穿衣蓋被保暖等措施對預防該病是很有幫助的。定期到醫院體檢也利于對該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旦確診患有風濕熱,應立即到專科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