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喉腔間有一先天性膜狀物,名為先天性喉蹼。對其行氣管切開后,護理是有講究的。
1 氣管內套管阻塞
1.1 原因及緊急處理。氣管內套管可被痰痂、血痂或其他異物阻塞,病人均出現呼吸困難和發紺,氣道阻力高,吸痰管下入受阻,檢查氣管內套管均被痰痂阻塞。經更換同等型號的消毒內套管后氣道恢復通暢。痰痂形成的原因是病人肺部感染重,呼吸道分 泌物多且膿稠,氣管切開后呼吸道水分丟失增加可達800 ml/d,若濕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 干燥易結痂。
1.2 預防措施。(1)病室內備用合適的消毒內套管,以防緊急情況下置入不合適的內套管而影響機械通氣病人通氣或因來不及消毒而造成呼吸道感染。(2)加強氣道濕化。氣管導管口用兩層濕紗布覆蓋,增加吸入氣體濕度,并間斷滴入濕化液,每次2,3 ml或在氣管導管口覆蓋一層紗布并固定之,將滴入針頭別在紗布上,以每分鐘0.2~0.4 ml,24 h 250~300 ml的速度滴入濕化液,其濕化效果較常規濕化法好。對機械通氣病人應開啟電熱濕化器,并及時添加濕化液,濕化液選用無菌蒸餾水,濕化溫度控制在28~32 ℃;對痰液粘稠病人還可配用霧化器,將裝有藥液的藥杯與呼吸機上的霧化裝置和呼吸機管道相連,開啟后隨呼吸機送氣達到稀釋痰液、控制氣道感染的作用。(3)定時翻身、叩背,正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注意觀察 痰液的量、顏色、氣味和粘稠度,根據痰液性質配制濕化痰。
2 氣管套管脫出或旋轉
2.1 原因及緊急處理。氣管套管可因導管系帶固定太松,病人煩躁不合作,劇烈咳嗽或術后皮下氣腫逐漸加重;支撐呼吸機管道的支架調節不當等原因脫出或旋轉。氣管套管脫出需更 換氣管套管,而氣管套管旋轉窒息,則只需將病人平臥,將氣管套管復位氣道即可恢復通暢 。
2.2 預防措施。(1)對氣管切開病人應加強巡視,床旁應備無影燈、氣管切開包 。因氣管切開后2,3 d內尚未形成良好瘺管,如發生脫管,再次置管較為盲目,以上用物是再次置管所必需。(2)氣管切開術后應抬高床頭30~45度,頭部位置不宜過高或過低,給病人翻身時應使其頭、頸、軀干處于同一軸線,防止套管旋轉角度太大,影響通氣而致窒息。(3)每日檢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雙帶打手術結法固定,松緊以能容二指為度。隨時調節呼吸機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機管道,使氣管套管承受最小牽拉,防止牽拉過度致導管脫出。(4)神清不合作或煩躁者應約束雙上肢,并給予適量鎮靜劑,有統計證明適當鎮靜能 明顯減少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
2.3 氣管套囊滑脫阻塞氣道
發生氣管套囊滑脫,為使用金屬氣管套管進行呼吸支持者。是因氣囊固定不緊密,滑脫并移至氣管套管內口處,充氣后阻塞氣道。病人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取出內套管后呼吸困難仍未能改善,氣管套管口無氣體進出,而氣囊放氣后缺氧癥狀反而有所緩解,這說明并非氣管內套管阻塞,而是氣管套囊滑脫阻塞氣道,此時必須將氣囊放氣,增大吸入氣 潮氣量或吸氧濃度,并配合醫生立即更換氣管套管。預防措施:使用前必須先檢查氣囊是否漏氣,并將氣囊固定牢固,防止滑脫,以減少不必要的換管次數。
3 氣管外腫瘤壓迫致氣管切開后呼吸道梗阻
因病人是食道癌術后患者,懷疑是食道癌復發壓迫氣道影響呼吸,隨即換入7號氣管插管,病人呼吸狀態迅速改善。分析其原 因是腫瘤壓迫氣管時間過長造成氣管軟化塌陷,而氣管套管長度有限,內徑10 mm,套管長 度僅80 mm,其支撐范圍小,不能通過被壓迫段氣道,而氣管插管長度足以通過 ,從而緩解呼吸道梗阻。
4 氣道大出血引起窒息
4.1 原因及緊急處理。氣管切開后出血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大出血一般為繼發性的,其原因可能是:(1)傷口感染,使氣管切開口周圍組織甚至血管發生糜爛 ,以致大出血;(2)切口過低,造成右無名動脈暴露,容易損傷動脈,造成大出血;(3)套管選用不合適或旋轉,使氣管壁受到損傷,影響大血管;(4)不正確吸痰等。遇 到氣道大出血時,應先將氣管插管換入,將氣囊充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氣道粘膜血管破裂出血,可用去甲腎上腺素加生理鹽水滴入氣道以利止血;無名 動脈破裂出血必須立即手術修補出血的血管。
4.2 預防措施。大量氣道出血止血困難,應以預防為主。(1)術前根據病人年齡、胖瘦選擇合適的氣管套管,最好能備2 套以供更換。病人煩躁時,應給予適當鎮靜,以防氣管導管旋轉損傷氣管壁及血管。(2)正確吸痰。首先要掌握好恰當的吸痰時機,一般是在床旁聽到病人咽喉部有痰鳴音 ;病 人出現咳嗽或呼吸機氣道壓力升高有報警;發現氧飽和度突然下降等情況時給予吸痰;吸痰 時應 選用外徑不超過內套管內徑的1/2、管壁平滑、帶有側孔的硅膠吸痰管;先將吸痰管插入氣 道超過內套管1~2 cm,再開啟吸痰負壓,左右旋轉邊退邊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長時間反復 提插式吸痰;吸痰負壓不能過大,一般在33.3~40.4 kPa,以防損傷病人氣道粘膜。
(3)長期機械通氣者,應選用高容量、低壓型氣囊式導管,氣囊 充氣以恰不漏氣為宜,并應4 ~6 h放氣1次,每次3~5 min,以減輕氣囊對氣道粘膜的壓迫,防止缺血壞死。(4)預防和積極治療切口感染。每日至少2次消毒氣管切開的傷口,開口紗應做到隨濕隨換 ,若有切口感染應增加換藥次數,并用敏感抗生素稀釋液進行氣道滴入,積極控制感染以防 血管壁感染、糜爛所致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