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第一種情況下的過失說謊,父母不必嚴加訓斥,只要多關心孩子幫助他們分清想象與現實,巧妙引導和教育,就可以糾正。對于有意說謊,父母和老師要引起注意,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幫助這些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
1.及時發現孩子的說謊行為。如果一些孩子在說過幾次謊話后,未被父母、老師和同學識破,他就會為自己的“勝利”而慶幸,以后就有可能越來越愛說謊。針對這種僥幸心理,父母及時識破,孩子以后就不會輕易地說謊了。
2.盡力避免指責說謊行為。假如孩子打壞了東西,父母一不追究,二不關注他是不是在說謊,而著重強調“幸好沒打破更值錢的東西”等,使孩子感到“就是說了實話父母也不會怪我的”,這樣他們就會自覺承認說謊行為。對此,父母要及時強化加以表揚和稱贊。
3.父母應盡量做到獎懲適度,重點強化誠實行為。在糾正孩子的說謊時,獎勵誠實行為比懲罰說謊行為更為重要和有效。很多孩子是在做了錯事、遭到嚴厲的懲罰后才開始說謊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多表揚孩子的誠實之處,獎勵他的誠實行為,這樣孩子自己就能體會誠實比撒謊更有好處。
4.學齡前兒童已經基本能接受簡單的說理教育,可以說理與故事相結合。父母發現孩子說謊,要告訴孩子說謊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暫快樂,可失去的卻是人身上最寶貴的品質——誠實,失去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與信任。說謊雖然能一時騙住別人,但終究會被發現,遭到大家的厭惡。父母和老師還應給孩子講一些說謊者最終自食其果、下場可悲的故事。
另外,家庭教育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營建民主、愉悅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在一個良好、民主的家庭氛圍下,孩子不會一做錯事就產生害怕的恐懼心理;其次,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無論這種體驗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按照孩子自己感受到的說。孩子說真話即使讓家長傷心甚至損害自己的利益,也要鼓勵孩子說真話;第三,尊重孩子。一般說來,凡是受到家長的尊重、能夠疏泄自己情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誠實;相反,在父母過分嚴厲管教下的孩子對父母較少有親近感,而有較多的恐懼感,他們常常為了逃避責罵而說謊。當發現孩子說謊時,不一定非追問個水落石出不可,不一定非得讓孩子承認自己說了謊,尤其是當著客人、孩子的同伴時更應如此;第四,父母做好榜樣。父母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自己要做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樣。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平常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尤其要避免當著孩子的面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