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 初乳有那么牛嗎?
醫學界認為,牛的免疫功能與人的免疫功能是否相同,值得探討,牛初乳對牛有免疫作用,但對人體不一定能產生免疫力;營養界認為,廣告宣傳牛初乳的營養價值遠高出牛奶的很多倍,目前并沒有一個科學依據,但業內人士認為,牛初乳是否具有免疫功能,目前在國際上尚無定論。
牛初乳這類產品是最近一兩年才興起,增長是盲目的,是商家在借機大肆炒作。廣州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介紹,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商家宣稱牛初乳具有免疫功能,“在醫學界和營養界卻提出了質疑”:醫學界認為,牛的免疫功能與人的免疫功能是否相同,值得探討,牛初乳對牛有免疫作用,但對人體不一定能產生免疫力;營養界認為,廣告宣傳牛初乳的營養價值遠高出牛奶的很多倍,目前并沒有一個科學依據,要說高出那必須牛初乳的每一指標項指標諸如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都要高出牛奶,并且牛初乳無法以液態保鮮必須以固態形式在市場上流通,那么經過加工之后的固態牛初乳是否能夠保持免疫球蛋白(IgG)特有的免役功能及營養價值,目前還有待商榷。
2月17日,中國農業大學乳業研究專家南慶賢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牛初乳本身的IgG含量是比較高的,對牛的免疫作用是肯定的,但對人的作用就不好說了,再經過加工做成固態產品,其免疫作用就很低了。目前市場炒作太過,導致價格太高。”
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還屬于初級開發階段,一廠家有10個牛廠,每個牛廠有1000條牛,每天約有30多條牛在產奶,每條牛每天產奶以三公斤計算,每天為100多公斤,能夠放進奶廠加工的奶并不多,奶廠的規模決定了其加工線是有限的,不可能將產下的奶全部加工成固態奶粉。
據南慶賢介紹,牛初乳在離開牛體的兩個小時內必須降到常溫4度冷凍保存,否則其IgG的活性免疫價值很快就被破壞掉了。目前一般都采取冷凍干燥和風干兩種方法,基本能保持其免疫球蛋白的活性,一旦遇熱活性就破壞了。“每個生產廠家是否符合標準,也沒有一個權威機構去檢測。”
中國60%的牛群是掌握在農民個體手里,所以存在量的集中問題。農民的住地離廠家的路程就不止兩小時,不可能為了幾斤牛初乳每小時送奶,農民多集中在山里,假如廠家有足夠的成本買車在有限的兩個小時內收購回廠冷凍,那么中國農村的交通等問題是否能保證車輛順暢通過,廠家目前是否具備實力花大成本解決交通、車輛等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無法解決,就可以肯定牛初乳本身的IgG就無法保持活性,更談不上對人的免疫功能了。
王丁棉認為:“由于牛初乳巨大的利潤空間,產品便風起云涌般,廣告宣傳其具有特殊的免疫功能及營養價值,還有待商榷。目前沒有任何權威機構或專家能夠論證出其營養價值高于牛奶,我認為是商業炒作行為多一些。”
南慶賢認為,“小牛必須經過初乳獲得免疫系統,對牛的作用是無庸置疑的。它本身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是比較高的,但經過加工做成固態膠囊,其含量、作用就很低了。牛初乳因為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較高,從常理來推測,對人體比較有利,可以增加免疫功能,但到底有多少作用就不好說了。”
對于目前牛初乳市場現狀,南感嘆,“現在看是炒作行為太過,導致價格太高,認為一點含量作用很大,是有點夸張”,反過來講,也不能否定其價值,前三天的初乳雖然對牛和人的作用有差距,但營養價值是肯定的。但也存在加工技術等問題。
即使三天之內的初乳的免疫功能的差別也很大,第一次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是最高的,以后減弱,三天之后,基本就沒什么作用了,界定時以第三天為準,含量高于最低標準是可以的。低于第三天就不算初乳了。而有些廠家將牛初乳的界定期定位為5到7天,其作用和普通牛奶沒有區別。
二問:真是初乳嗎?
新西蘭乳品原料有限公司駐北京辦事處市場開發部經理任黎平介紹,目前還沒有檢驗牛初乳真偽的方法,新西蘭只有對工廠的審核,對于牛初乳的產品還沒有方法來證明。廣東營養協會理事長蘇誼香認為,目前國內包括國際上都沒有任何標準能夠檢測出牛初乳產品一定是牛三天內產出的初乳。
問題恰恰是,誰能保證這是三天內的牛初乳呢?
廠商進入有兩種途經。一種是從源頭做起:擁有自己的乳業基地、加工設備及良好的技術,從液態的牛初乳一直作到成品。這一類的產品的質量還相對有所保障。他們認為,前期設備投入、廣告宣傳費用支出大,將這部分成本加入產品,高價出售是理所當然的事。
另一種情況只是從中間環節做起,可能獲得利潤空間更大。這些公司從廠家或國外直接進口原料,自己只要加工為成品即可。有些廠家什么都沒有,只要委托一個醫藥廠家給他加工一下即可,或著隨便找一個作坊,買一臺膠囊填充機或包裝機就可以操作。
怎么能保證這些奶粉都是牛初乳呢?
據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王志紅介紹,該公司牛初乳是從全世界最大的乳品廠新西蘭乳品原料有限公司進口,海關要檢測,海王質檢部也要經過嚴格的檢測,對初乳的各種成分:包括IgG等因素進行檢測,要符合國際通用的標準,該公司即認為是質量過關的牛初乳。分兩種渠道進口:可以從新西蘭廠里直接購買,也可以從該廠家設在中國的辦事處購進——購進后,海王再進行二次加工。
新西蘭乳品原料有限公司駐北京辦事處市場開發部經理任黎平介紹,該公司乳品年產量為220萬噸產品,牛初乳的年產量根據預算靈活而定。銷量比較多年產量為1000多噸純初乳。
任坦言,要檢驗出是牛初乳是比較困難的,目前還沒有一個方法。在新西蘭生產牛初乳是要經過新西蘭國家機構審核,有農業部簽發的生產牛初乳的證書。新西蘭只有對工廠的審核,對于牛初乳的產品是沒有一個標準的方法來證明的。因為牛初乳的基本成分也是蛋白質、脂肪等,只能說其活性成分如IgG等的含量比較高,做一個初步的比較,基本能夠看出是牛初乳。中國是沒有一個檢測規則的,只有廠家自己的標準。
廣東營養協會理事長蘇誼香認為,目前國內包括國際上都沒有任何標準能夠檢測出牛初乳產品一定是牛三天內產出的初乳,只能根據牛初乳中IgG含量的高低作一些初步的判斷,因為牛初乳中IgG的含量相對較高。
據業內人士分析,廠商從正當渠道進的初乳粉,如從規模較大、設備齊全,可能不會出問題,因為該廠家要注意自身的長遠利益,不良舉措會給自己的品牌造成不良影響。但從別的不正規渠道進的奶粉,目前由沒有正規的檢測機構,所以很難界定好壞,“即使賣家稱是從新西蘭進口的,實質是一些小攤上進來的,也很難判斷。”
許庭陽向記者坦言,海王從新西蘭進口的原料,只是由自己的研發部門在檢測其純度,并沒有權威機構參與檢測。
方凡也表示,晨光牛初乳也只是經深圳市衛生局對其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并非是全部檢測。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海王從新西蘭進口或是有乳業基地的晨光的牛初乳,都沒有一個權威機構來證明其質地、含量等因素是否如其產品上的標量。如果以奶粉充牛初乳也是很難判定的,“大企業尚且如此,更何況小作坊生產的。”
三問標準何在?
該用什么來判別它的品質呢?
業內人士認為,其實牛初乳的成本和普通牛奶差不多,只是因為其量相對較少,加工設備等因素導致成本加大,但也遠不及市場標價那么高。美國市場牛初乳的價格,僅是國內的一半。市場上的牛初乳產品不僅價格高,還有價格混亂的現象存在:記者在深圳中聯大藥房和吉之島看到,454克海王罐裝牛初乳,IgG含量大于等于800mg,有不同標價,分別為171、188元。
天潤牛初乳生產廠家——新疆天潤乳業公司董事長陸東林透露:“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同一品牌、不同包裝的產品,以我們專業眼光判定價值高的標價反而低,價值低的價格高的現象”。
陸東林認為,價格的混亂和品質的不保根本原因是國家沒有出臺任何有關政策標準,商家認為有機可乘,大批殺進。
目前市場上的牛初乳產品約有50余種,但擁有健字號的約有8家:完達山乳珍、南京乃捷爾、新疆天潤、珠海玉森、上海樂泰、武漢的新起點口服球蛋白、鳳凰嶺復合牛初乳寶和廣州培芝。
這僅是健字號而已。陸解釋:“健字號產品僅僅是衛生部根據保健品的標準進行檢測合格的產品,并不是國家專門針對牛初乳制定的標準,這一行業沒有任何統一的標準、檢測方法,一般都是企業自身制定的標準:IgG在產品中的含量、價格都由廠家自己決定。”
據業內人士透露,“非典期間,消費者聽說牛初乳具有免疫力,因此一窩蜂地搶購,使市場斷貨。許多商家特別是一些小型廠家,以次充好,將奶粉充牛初乳的商家比比皆是,當時可以說是狠賺了一把。那么大型廠家將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調低也是有的是。因為市場上沒有檢測監管部門”。
更讓人擔憂的是,牛初乳的質量問題。牛初乳為人稱道的決定因素IgG在產品中含量隨商家意愿,各種含量在市場上都有。沒有任何權威機構公布:IgG含量為多少是對人體有利的。
陸感慨萬千的說:“有些產品名稱為牛初乳飲料,蛋白質標量為大于等于0.7,這個標準實際上只是普通的牛奶飲料的標準。因為沒有專門的檢測機構,所以市場上仍在出售。”
經記者多方求證,目前國內僅有新疆出臺了相關標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標準”。其前言顯示,本標準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局提出、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廳歸口、起草單位為烏魯木齊奶業研究所。對牛初乳粉標準、生鮮牛初乳收購標準等有明確規定。
據這一標準起草人之一的陸東林介紹,這是國內首家對牛初乳制定檢測標準的地方性法規,如果有外地品牌進入新疆市場,就必須經過檢測,符合標準,準入。對規范新疆牛初乳市場具有一定的作用。
當記者就國家是否制定了牛初乳的標準問題向國家衛生部標準處求證時,該處張處長表示,“我對這件事并不了解,底下沒有報上來,我們怎么制定相關標準。”
而雀巢、惠氏等企業由于原料等問題無法解決,把牛初乳計劃擱置了。
真是,千瓶萬瓶奶粉賣,無人知是初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