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陰切開常用于以下情況
1、初產婦會陰緊,分娩時常有不同程度撕裂,切開會陰是為防止不規則撕裂和損傷肛門。
2、手術助產時,為了便于操作防止會陰裂傷,大多數產婦需切開。
3、有胎兒窘迫時,應迅速娩出,切開會陰可達到快速的目的。
4、早產兒胎兒雖小,但為了避免損傷嬌嫩的胎兒,有必要會陰切開。
5、會陰切開能縮短分娩時間,減少盆底組織松馳,減少產后陰道膨出及子宮脫垂,不影響日后性生活。
什么是會陰切開術?
專家指出,會陰指的是陰道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當嬰兒的頭快露出陰道口時,在會陰附近施予局部麻醉,然后用剪刀剪開會陰,使產道口變寬,以便利胎兒的產出,這就是所謂的會陰切開術。
執行時機
專家表示,醫師在看到胎頭快露出陰道口時,就會在第一時間判斷寶寶大不大,會不會造成會陰嚴重撕裂等因素,然后再決定要不要施行會陰切開術;如果醫師判斷產程很順利,即使不剪會陰,撕裂的傷口也不大時,就可避免手術。
會陰切開是常規步驟?
究竟生產時會陰該不該切?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問題,部分持贊成意見的醫師認為,國內婦女骨盆腔小、外陰較緊,會陰切開術有助于早點結束產程、預防自然撕裂的傷口不平整;部分持反對意見的醫師則認為,自然生產本來就要慢慢來,只要多一點耐心等待,會陰的延展性自然會表現出來。
但是不論正反雙方的意見如何有力,會陰切開術在某些不順利的生產過程中,的確扮演了重要的輔助角色。
但是另一個問題的癥結點在于,這么高的手術發生率,實屬適當的醫療的處置,還是過度的醫療介入?在手術比例如此高的情況下,我們實在很難不去聯想,會陰切開術到底是協助生產的方式,或是被列入生產的常規步驟?
有部分醫師認為生產時反正會陰都會裂,干脆先劃上一刀,這樣不但可以縮短產程,切開的傷口也比較平整、較好修補。 或許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下,會陰切開漸漸變成了國內生產的常規步驟。
但為人詬病的是,婦女生產時被切開會陰通常不會被事先告知,在女性最痛苦的時刻,在最私密的器官上被劃上一刀,卻往往只能選擇被動的接受。
會陰側切術的護理
這是一個很小的產科手術,它是在陰部神經阻滯麻醉下,在陰道口左下部切開3-4厘米左右。待胎兒、胎盤娩出后,醫生把切開的傷口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由于這種傷口齊整,所以一般4-5天即可拆線。
一、術后護理對策
雖然手術很小,但因傷口位尿道口、陰道口、肛門交匯的部位,還因產后的一些特殊情況很易發生傷口不愈,所以應在護理上尤加小心保持外陰清潔以防感染。
1、勤換衛生墊,避免濕透,讓傷口浸泡在濕透的衛生墊上將會很難愈合。
2、每天要用溫水勤沖洗會陰部,尤其每次便后更要用新潔爾滅消球毒棉擦拭沖洗外
陰,切忌由后向前擦,應該由前向后。
二、防止會陰切口拆線后裂開
1、產后早些下床活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魚湯、豬蹄湯等湯飲,不吃辛辣食物以保持排便通暢。==>>>產婦順產私處側切手術過程[組圖]
2、當發生便秘難解時,不要進氣用力,可用開塞露幫助通便。
3、拆線后的幾天內,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如在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和臀部后再坐在馬桶上,屏氣用力常常是會陰傷口裂開的原因。
4、坐位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以防傷口受壓切口表皮錯開。
5、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這樣都會使傷口再度裂開。
6、不宜在傷口折線后當日出院,因傷口裂開多發生在傷口拆線當天。
三、避免傷口發生血腫
1、術后最初幾日內產婦應采取右側臥位,這樣可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傷口外,不致發生血腫,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內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2、術后注意刀口情況,如果在術后1-2小時內傷口出現疼痛,并且越來越厲害,應馬上與醫生聯系,很可能是縫合前止血不夠而形成血腫。
3、有血腫時可用50%硫酸鎂溶液冷敷。
四、會陰切口發生感染
1、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時,遵循醫囑服用抗茵素,局部采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溶浸泡傷口,每天2次,每次10-15分鐘。
2、用清熱、解毒、散結的中藥(請中醫開藥)煎液請洗傷口也有很好的效果。
3、可在家中用臺燈進行局部理療,但須注意不要燙傷。
五、傷口有水腫
1、傷口水腫,在拆線前縫合線會勒得很緊,可用95%的酒精紗布或者50%的硫酸鎂溶液熱敷,濕敷,每天做2次。
2、臥位時抬高些臀部,以利回流因而減輕水腫。
六、飲食要點
術后一周內最好進無渣飲食,即含纖維質少的食物、如牛奶等,以防形成硬便而不利會陰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