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讓他把上衣脫掉,趴在床上,在他的脊柱上面涂上蒜汁,再鋪上7厘米寬、5厘米高的蒜泥,接著,蒜泥條上放艾炷(用來點火的東西),堆成三角形,整個蒜泥條就像一條三角形的蛇蜿蜒在脊柱上——“長蛇灸”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第二步是點燃蒜泥條,分頭、身、尾三處燒灼,等艾炷燒完,再鋪新的艾絨燒兩次。燒完3次后就可以去掉蒜泥了,看到皮膚上很紅的一條,還有水皰。醫生叮囑病人,“出水皰說明里面的毒素出來了,自己不能戳破水皰,否則要感染的,過三天再來醫院里,我們幫你引出水皰液。”
整個過程要1個多小時,這位病人趴在床上,燒的時候,不停叫:“燙死了,燙死了”。醫生問他要不要繼續,他又很堅決,“繼續繼續,我吃得消”。
“我也是聽朋友介紹,說這個辦法治關節炎有用場,我來試試看。關節炎很痛苦,天氣冷、吹吹風都痛煞。”這位病人說,“做完以后,整個人熱乎乎,不是天氣熱的感覺,是從里面泛出來暖洋洋的感覺,關節也輕松了很多。”
“灸”的療法是把藥物放在穴位或痛的地方燒灼,用熱力把藥物通過經絡傳導到體內。“長蛇灸”把藥物從背部沿著脊柱鋪到尾椎骨,鋪在人體的督脈上,督脈在人體12條經脈中屬陽中之陽,在上面用灸,散寒通絡的效果比用在其他地方好。
方院長說,長蛇灸不僅針對風濕性關節炎,脊柱炎、慢性肝炎和哮喘的病人都可以嘗試一下。不同的病癥,藥物和燒艾炷的火候、時間都不同。
刮痧也屬冬病夏治
夏季氣候炎熱潮濕,如果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低下,散熱機能發生障礙,容易中暑、腹瀉、胃口不好。
方劍喬說,大家可以用刮痧來預防中暑,“刮痧也是冬病夏治的一種療法”。
醫院保健中心主任倪鋒醫師是刮痧方面的專家,倪醫師說:“老底子很多人在家里給自己或者家里人刮痧,現在會刮痧的人越來越少了,其實刮痧是個很靈的東西,夏天用特別適合。”
“痧”是在皮膚下面看得見的一種紅色或者紫紅色的斑點和斑片,是滲出血管之外含有代謝物的血液。
刮痧造成局部的創傷,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神經、循環、激素、免疫、排泄等系統都會興奮活躍起來,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刮痧的適應癥是中暑、感冒、發燒、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頸椎病等。
在家里刮痧很簡單,用邊緣圓滑的工具,如水牛角板、陶瓷勺子等,蘸上淡鹽水或潤膚乳,順著一個方向刮:從上到下、從內到外。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一般每處刮20下。寒濕邪氣重的人顏色深、出色快,邪氣少的人,顏色淺、出色慢。
倪醫師說,夏季最常見的病癥是中暑和腸胃不舒服,對付這兩種病,刮痧都有辦法——
中暑:刮背部,頸、胸椎及兩側,督脈、膀胱經的部位。
虛寒腹痛、腹瀉或胃痛:刮胸腰椎及兩側,脾腧、胃腧、大腸腧、小腸腧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