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

看你是否患“保護強迫癥”

作者:王曉芳 來源:育嬰中國 發布時間:2009年07月17日

??????? 我們要不要做孩子的法官來接受他的訴狀,然后做孩子的“保護神”去擺平孩子的麻煩,并隨時充當孩子的貼身翻譯,去幫助我們摯愛的寶貝呢?我們當然應該體諒、幫助和保護孩子,但是我們也應該想到我們最終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主解決問題、適應環境的能力。事實上,孩子并非什么都能做,也不是沒有自己辦法,更多的是,他們只要跟大人說一聲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去思考和嘗試。我們應該像教孩子學自行車一樣,試著把手放開,讓他自己上路,搖搖晃晃沒關系,摔兩跤也沒關系。例如:

  孩子:小崗今天又擰我的臉了!

  媽媽:你打算怎么辦?

  孩子:我不知道。

  媽媽:那你就現在想想。

  孩子:我想不出來。

  媽媽:這樣的事還會再發生,媽媽不會總在,你希望他一直擰你的臉嗎?

  孩子:不!

  媽媽:那你怎么辦?

  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自己想辦法,我們只要伺機參謀就可以了。

  一個冬天的清晨,一位媽媽帶著孩子買完菜回家,孩子想要幫媽媽拎一點,媽媽說:“寶寶不拎,媽媽拎,不然寶寶手會冷。”孩子反問媽媽:“你拎,你的手就不冷嗎?”

  這個時候,肯定有媽媽富有“犧牲精神”、滿懷“愛心”地說:“媽媽不冷。”顯然,這樣的做法會讓人溫暖和感動,然而,它是有益的嗎?你說你的手不冷,幼小的孩子就會天真地認為大人的手或許和自己不一樣,真的不冷,接著就不再想這件事,然后慢慢形成習慣。等到孩子八九歲的時候,你再想讓他幫你拎菜,他會說:“我手冷!”如果你生氣了,非要他拎,他會很不高興,認為你是在壓制他。

  幼小的孩子當然需要我們的照顧和愛護,但這是有界限的。在這個界限之外,我們應該像要求自己那樣要求孩子,比如,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并為之負責;不能走累了就讓大人抱;不能自己玩完了玩具讓別人收拾;不能無故獲得“優待”……簡而言之,除了孩子不能做到、不能理解和承擔的,都應該讓孩子做到、理解和承擔。

共2頁 您在第2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跳轉到頁 本頁共有868個字符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