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治療可控制性早熟
陳瑞敏說,多數性早熟可以控制,早期發現并及時就診,可以阻止第二性征進一步發展,也可減輕剛開始發育的第二性征,避免對兒童造成身心傷害。
父母要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孩子生長發育的變化,如果女孩子有說到乳房痛、小腹常痛,或者在八歲以前身高突然加速增長時,你就應該有所警覺。不妨父子、母女同浴,不但可以隨時觀察孩子發育的情況,還可以促進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如果發現孩子有性早熟傾向,家長應及時向醫師咨詢或就診,找出原因,對應治療。
遠離性早熟 要管好孩子的嘴
“一定要少吃補品!”陳瑞敏說,除了吃,家長應幫助孩子加強鍛煉,防止肥胖;要把避孕藥等激素類藥物放置在孩子觸摸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誤服;家長要監督、引導孩子每日看電視、玩電腦不要超過1小時,并且注意看健康的內容。一旦發現孩子性早熟的征象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找專科大夫咨詢,并查明原因以對癥治療。
□ 特別提醒
青春期提前≠性早熟
“比起上一代的女孩子十四五歲才月經來潮,現在的孩子十來歲月經來潮已成了常見的事。”福州兒童醫院生長發育中心主任陳瑞敏說,我省2003年曾出具了一份青春發育調查,發現女孩青春期發育年齡平均為9.1歲,比30年前的12.5歲提前3.4歲。營養改善加速孩子生長發育,這給許多老師和學生家長造成了錯覺,很輕易地把這類孩子歸類為“性早熟”。
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生理發育提前與“性早熟”是兩碼事。如女孩9歲乳房發育但她并沒有來月經,這屬發育偏早,不應視為性早熟。
“發育偏早卻屬正常的孩子,多數對‘性早熟’反感,這樣會令孩子背負上不必要的精神負擔。”陳瑞敏說,一些老師和家長對“性早熟”一知半解,對孩子生理發育過于“警惕”,見孩子第二性征發育就懷疑其患上了“性早熟”,給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一些兒童一旦被老師和家長定為“性早熟”,就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心理障礙,如疏遠朋友、拒絕與他人交往等。特別提醒老師和家長,對發育偏早的孩子要及時進行疏導和心理衛生教育,不要讓“性早熟”成為孩子的心理包袱,妨礙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