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10個月,母乳的分泌量及營養成分都減少了很多,而寶寶此時卻需要更加豐富的營養,如果不斷奶,就會患上佝僂病、貧血等營養不良性疾病。同時,媽媽喂奶的時間太久,會使子宮內膜發生萎縮,引起月經不調,還會因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營養消耗過多造成體力透支。因此,適時給寶寶斷奶對寶寶和媽媽的健康非常重要。
媽媽給寶寶斷奶的六大要訣
要訣一:選擇最佳時間
通常,寶寶在10~12個月時已逐漸適應母乳以外的食品,加上寶寶已經長出幾顆切齒,胃內的消化酶日漸增多,腸壁的肌肉也發育得比較成熟,是斷奶的最好時機。如果未能及時把握,斷奶時間越晚,寶寶戀母的心理越強,以致造成寶寶只吃母乳而不肯吃粥、飯和其他離乳食品。
要訣二:選擇最佳季節
選擇比較舒適的季節進行斷奶,如春末或秋天。這時,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對寶寶的健康沖擊較小。如果天氣熱,寶寶本來就很難受,斷奶會讓他大哭大鬧,還會因胃腸對食物的不適應發生嘔吐或腹瀉;天氣冷則會使寶寶睡眠不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若是寶寶的離乳月齡正逢此時,最好將斷奶時間推遲。
要訣三:做好斷奶心理準備
媽媽雖然會在寶寶斷奶后松一口氣,但可能會因為失去了這種與寶寶親昵溝通的方式而產生失落感。所以,媽媽從第一天給寶寶喂奶時就應這樣想:有一天寶寶不需要我了,是因為他很健康,邁向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
對于寶寶,一定要從4個月起,按月齡適當添加離乳食品,讓他們知道除了乳汁外還有很多好吃的。這樣寶寶到了10~12個月時,不僅充分鍛煉了咀嚼能力,而且養成用勺、杯、碗、盤等器皿進食的習慣,能夠適應以離乳食品為主的進食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