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

2歲內秋季避服驅蟲藥

作者:黃群 來源:育嬰中國 發布時間:2009年05月26日

  這是因為大多數驅蟲藥服用后,或多或少需經肝臟分解代謝或經腎臟排泄。2歲以內寶寶的肝、腎等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有的藥物會傷害嬌嫩的肝、腎臟,因此驅蟲藥多標明嬰兒禁用或慎服字樣。

  蛔蟲病是人體常見的一種腸道寄生蟲病,不僅消耗人體內大量的營養,而且會引起劇烈的腹痛和胃腸功能紊亂,有時還會誘發腸梗阻、腸穿孔、膽道蛔蟲癥等一系列危險的并發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夏季,人們常生吃蔬菜、瓜果和生冷食品,是感染蛔蟲卵最多的季節。受精的蛔蟲卵進入人體后,先在小腸內孵化為幼蟲,大約2小時左右,多數幼蟲利用體積小的特點,穿破腸粘膜,經毛細血管至門靜脈,再經肝臟、下腔靜脈而達右心,4~5天后大部分移至肺部。幼蟲在肺內經過兩次蛻生,很快發育長大,然后穿破肺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過支氣管、氣管到咽部,在吞咽過程中經胃再次到達小腸,這時才在小腸中“定居”下來,發育成成蟲。這一過程大約需要60~70天時間。

  夏季雖然感染蟲卵的機會較多,但幼蟲還生活在肺部或血液里,沒有到小腸,這時藥物并不能起驅蟲作用。而在秋季,人們感染蟲卵的機會少了,夏季感染的也已發育成成蟲,并且都集中在小腸內,藥物可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殺死蛔蟲。因此,秋季驅蛔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小兒,家長如何知道孩子肚子里是否有蛔蟲呢?家長可根據一些異常現象做一個大致判斷:

  ①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臍周部位為多,揉按后可緩解。

  ②孩子夜間睡眠易驚醒、磨牙和流口水;

  ③在小兒面部、頸部皮膚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圓形或橢圓形斑片,上面有細小灰白色鱗屑,即俗稱“蟲斑”;

  ④無明顯原因,孩子的皮膚常反復出現“風疙瘩”;

  ⑤孩子有偏食表現,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如泥土、紙張、布頭等;

  ⑥孩子吃得多且好饑餓,愛吃零食,吃得多也總胖不起來。如果家長發現小兒有上述異常表現時,就應懷疑孩子肚里有蟲,去醫院檢查糞便內有無蟲卵即可確診(成人也是用此法確診),若有蟲卵就應該進行驅蟲治療了。

  常用的驅蛔蟲藥物有以下幾種:

  1、阿苯達唑(腸蟲清):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1次頓服2片(400毫克)。

  一般說來,口服藥的劑量是按照體重來計算的,但腸蟲清的劑量卻規定2歲以上的兒童都服2片。這是因為腸蟲清口服后有95%不被人體吸收,24小時內即隨糞便排出體外。被吸收的5%會在肝臟內通過代謝后殺滅組織內的幼蟲、腸道內的成蟲和蟲卵,并在48小時內隨尿液排出體外。由此可知,腸蟲清是一種吸收少、不易在體內蓄積的藥物。臨床應用時,往往采用單劑量一次頓服,而且不需要按體重計算劑量,成人與兩歲以上的小兒服用同樣的劑量也就不難理解了。

  服用腸蟲清時,可以咀嚼、吞服或與食物共同服用。但需注意的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禁用,兩歲以下的兒童應慎用。

  2、甲苯咪唑(安樂士):過去認為其服法也是一次頓服,每次200毫克,不分年齡、體重,采用同一劑量。但近年來認為一日兩次,連服2~3日效果更好。其中甲苯咪唑混懸液一次5毫升,一日2次,連服3日。2周和4周各重復用藥1次。其片劑用法是:口服一次100毫克,一日2次,連服3日。無論是混懸液還是片劑,4歲以上的兒童應用成人劑量;4歲以下者用量減半。

  該藥口服后在胃腸道吸收很少,所以無明顯不良反應。極少數病人有惡心、腹部不適、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等反應,無需處理,停藥后自愈,偶有蛔蟲游走和吐蛔蟲現象,可能與本藥作用緩慢有關,對蛔蟲有激惹作用,但均不影響治療。除習慣性便秘者外,不需服瀉藥。孕婦、哺乳期婦女、未滿2歲的幼兒禁用。

  3、左旋咪唑:成人一次口服150毫克(4片),兒童按2~3毫克/公斤計算,最好在夜間睡前服用。

  4、枸櫞酸哌嗪(驅蛔靈):成人每日75毫克/公斤體重,最多不超過4克/日;兒童每日75~150毫克/公斤體重,最多不超過3克/日。空腹一次服,可連服2日。

  一般認為,服用這些藥物時不必忌食油性食物,原因是這些藥物吸收少,毒性低。但早在10年前筆者就發表文章指出,服用這些驅蟲藥時最好還是忌食油膩食物。因為驅腸蟲藥物畢竟利用的是藥物腸道局部作用,這類藥物多屬脂溶性,油膩食物或多或少還是對其吸收有促進作用。藥物吸收增加,毒副作用就會有增強;吸收增加,腸道內剩余藥量就會減少,因此驅蟲作用就會降低。所以說,最好還是忌油性食物的好。

  另外需要指出,2歲以下小兒不宜驅蟲。從上述驅蟲藥物看,也要求2歲以下小兒不宜服用。這是因為大多數驅蟲藥服用后,或多或少需經肝臟分解代謝或經腎臟排泄。2歲以內寶寶的肝、腎等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有的藥物會傷害嬌嫩的肝、腎臟,因此驅蟲藥多標明嬰兒禁用或慎服字樣。另外,從腸道寄生蟲的特點來看,蟲卵大都附著于污染的手或蔬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2歲左右的寶寶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于大齡兒童,他們接觸的東西一般局限于家中的物品和玩具。這些東西比較清潔,蟲卵相對少或沒有。吃蔬菜的種類與量也少得多,進入體內的蟲卵也相應減少。而且蟲卵在體內到長大成蟲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待從口入的蟲卵長到成蟲,孩子也超過了2歲。因此,2歲以下小兒一般不需服用驅蟲藥。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