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

風疹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作者:黃群 來源:育嬰中國 發布時間:2009年05月26日

  風    疹

  風疹為小兒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流行季節為冬、春季,小兒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可獲得終生免疫。孕婦早期感染可導致胎兒畸形。

  [臨床表現]

  潛伏期約10-20日。

  1.前驅期:咳嗽,噴嚏,流淚,流涕,咽痛,結膜炎,前額痛,發熱,體溫38~39℃,嘔吐。發熱半日至1日后出現皮疹。

  2。出疹期:疹癢多白面、頸而發,迅速(多在1日內)蔓延軀干、四肢遍布全身,掌、指(趾)少見皮疹。為淺紅色斑丘疹,分布均勻,疹間皮膚正常。耳后、頸部淋巴結腫大。

  3.恢復期:3~6日后皮疹消退,可見麩糠樣脫屑,輕微瘙癢,體溫下降至正常,腫大之淋巴結迅速消退,但也可持續腫大數周后方消退。

  [診斷]

  1.2~3周內有風疹接觸史。

  2.有發熱,皮膚出現紅色斑疹,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

  3.血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增多。

  4.血清中風疹為IgM抗體陽性。

  5.恢復期血清風疹IgG抗體滴度較急性期上升4倍以上。   

  6.咽拭于標本中分離到風疹病毒。

  7.本病須與麻疹、猩紅熱、幼兒急疹等出疹性疾病相鑒別。

  (1)與麻疹鑒別:麻疹約在發熱3日后出疹,發熱重,體溫多在39℃以上,且伴有明顯的呼吸道卡他癥狀,頰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疹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著。風疹約在發熱1/2-1日后出疹,發熱較輕,體溫約38-39℃,無明顯呼吸道卡他炎性表現,無黏膜斑,伴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疹退后五色素沉著。

  (2)與猩紅熱鑒別:猩紅熱的皮疹呈猩紅色,密集成片,彌漫全身,疹間皮膚充血,疹退后可見大片狀膜樣脫皮,病程中有楊梅舌,口周蒼白圈,線狀疹等特殊體征。風疹的皮疹呈玫瑰紅色,稀疏分明,疹間皮膚正常。疹后有輕微糠麩樣脫皮,特殊體征為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

  (3)與幼兒急疹鑒別:幼兒急疹多發于6個月-1歲嬰兒,發熱約3天后熱退疹出。風疹1歲以下嬰兒少見,發熱1/2~1日后出疹,出疹后體溫漸降。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對癥處理:退熱、鎮靜治療,見“感冒”節內容。  

  (2)抗病毒治療:利巴韋林(病毒唑)10—15mg/kg/日,分2次肌注,威力寧2-4片/次,每日3~4次,口服。

  2.中醫藥治療

  (1)邪郁肺衛:發熱,咳嗽,疹色淡紅,分布稀疏,咽痛,頭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解表透疹。

  方藥;金銀花、連翹各15克,生地12克,蟬衣、丹皮、蘆根、大青葉各10克,竹葉、桔梗、生甘草各6克。

  (2)邪熱熾盛:高熱,咽腫痛,耳后及枕部淋巴腫大,疹色深紅或紫暗,頭痛嘔吐。舌紅或絳,脈洪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透疹。方藥:連翹15克、生地25克、地丁12克、紅花10克、亦芍10克、蟬衣6克、生石膏(先下)25克、丹皮10克、大青葉lO克、紫草6克、天花粉1O克、生甘草6克。

  [預防與調養]

  1.風疹患兒應隔離至出疹第5天。

  2.孕婦、兒童避免與風疹患兒接觸,

  3.流行季節少去公共場所。

  4.可按種減毒風疹活疫苗。有接觸史者可注射丙種球蛋白或免疫血清。

  5.患兒應臥床休息,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