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吃飯香不香”已經成了關乎孩子成長發育的頭等大事。現在,各個家庭的營養條件都不差,日常的飲食基本能保證孩子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那么,小琦琦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的原因
1、孩子腸胃功能差或患有疾病
孩子腸胃功能差或得了腸胃病(如胃潰瘍、腸胃炎等)以后,胃口會比較差,自然就不想吃飯了。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食欲不佳,嘴巴里有口氣,面色差,舌苔變厚,大便不正常等情況,應盡早帶他們去看醫生。
2、家庭管理存在偏差
A、過于寵愛。一些家長會買很多零食給孩子吃,有時甚至以甜點、飲料、糖果等代替正餐,或以洋快餐作為孩子“表現好”的獎勵。長此以往,孩子當然不愛吃飯嘍。
B、硬塞和打罵。有些家長脾氣急躁,會強行給孩子喂飯,不聽話就會訓斥,甚至打罵,其結果是造成不必要的緊張氣氛,令孩子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甚至極強的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意吃飯。
3、日常作息安排不合理
孩子的作息時間與大人緊密相關,如果和大人一樣晚睡早起,會打亂他們的生物鐘。孩子白天要有充足的活動時間,晚上要早睡,睡得好才能吃得香。
4、運動不足
骨骼肌的運動少了,會減少平滑肌的活動,導致胃腸蠕動的減少,這種情形在2~3歲的小年齡段比較多見。
5、家里的飯菜不合口味
如果家里的飯菜總是一個面孔,孩子自然提不起興趣;如果媽媽的手藝和幼兒園的廚師相差太大,孩子們的味蕾很可能會提意見喲
讓孩子好好吃飯的秘訣
吃飯不香的原因找到以后,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孩子。
秘訣1:請專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措施
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個體化膳食行為特點,提供諸如不愛吃蔬菜、吃蛋,或嗜好飲料、油炸食品等不良習慣的對策與可操作技能,進行行為矯治,或開一些健脾補氣的藥物以及孩子所需的營養藥,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秘訣2:學習科學喂養、平衡膳食的知識
年輕的爸媽需要學習一些新知識,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及時糾正不合理的教養方法,如告誡孩子少吃或不吃洋快餐、碳酸飲料、油炸食品,吃飯時不要打罵相加等。
秘訣3:設立“餐桌規則”
執行良好的吃飯規矩有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規則一:吃飯有固定的時間、地點,孩子有自己專用的餐具。
規則二:吃一頓飯的時間超過30分鐘,就不再提供食物。
規則三:進餐時不看電視。
規則四:營造寬松的就餐氛圍。
秘訣4:建立家庭表揚平臺
孩子喜歡被表揚,爸爸媽媽不妨多準備幾頂“高帽子”。當孩子開始配合你的努力,自覺遵守“餐桌規則”時,爸媽可以通過小獎勵的辦法以資鼓勵,這種“獎勵”不是獎勵食物,而應是孩子喜歡和接受的正面獎勵,如講故事,買一件玩具、一本畫書,或周末全家去公園等。請記住,表揚的同時不能破規矩。
秘訣5:改變飯菜口味和花樣
孩子通常喜歡糖醋味、紅燒味和茄汁味的菜肴。爸爸媽媽不妨多征求孩子的意見,主食的種類豐富一點,除了米飯之外,還可以有面包、餃子、餛飩等;米飯也可以變變花樣,在米飯中加入玉米、豆子、肉丁等,色彩好看,營養也到位。
我們提倡人情化的教養策略,爸爸媽媽須不斷總結、不斷提高。目的只有一個:想方設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吃香、吃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