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怎么說,寶寶能接納
限制要及時并且讓孩子能理解
當你準備干涉孩子的行為時,別忘了你是在對一個孩子講話,你必須考慮到他的理解能力。絕大部分的孩子還不能理解長的句子,你的長篇大論很難讓孩子領會,如果你沒有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他們很難遵守規則;如果他們在早上做錯了什么事,而你到晚上才進行懲罰,這種推遲的懲罰對孩子來說沒有什么意義,因為他們可能早已把早上發生的事情忘記了,所以,在給孩子限制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那樣,他們才會知道自己錯在哪,什么是不允許做的。
制止孩子的行為時應該語氣堅定、直接、平靜
請記住一點,當你責備孩子的時候,你的態度應該堅定、直接,同時語氣要平靜。怒氣沖沖,大發雷霆可能會引起孩子過度的反應。糾正孩子的做法盡量用簡短的詞或句子,太多的描述反而會使孩子迷惑不解。
限制之后告訴孩子怎樣做是對的
當你不想讓孩子動某樣東西時,僅僅說“別動”是不夠的,你還要告訴他“別動”之后怎么辦。很多孩子在玩他們的玩具時,雖然他們不是故意要損壞什么,但他們的玩法很危險。比如你給他新買的一輛玩具卡車,他的玩法是扔出去,看卡車怎么在地上翻跟頭。此時,你要做的是,堅定地抓住他的手,告訴他,“不能扔!”然后教給他卡車在地板上推動的方法,讓他按照你的方法去玩。
不過別指望你的一次說服就能夠去作用,或許一會兒他又去扔別的東西了,你還需要不斷地重復,孩子們正是在不斷的重復中學習的。
事后責備不如事前準備
同時,我們該明確地知道,若想讓一個孩子沒有麻煩,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喜歡做破壞性的事情,即便他沒有惡意,你還是事先計劃好比較穩妥。比如他喜歡扔東西,與其事后責備他,還不如給他創造一個沒有什么東西可扔的環境,也就免去了你的無休止的制止和責備。
最后,別忘了,不管你的孩子做了什么,一旦你發現了他的哪怕很微不足道的一點兒自制力,你也要給以鼓勵,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報酬可能是爸爸或媽媽的一個緊緊的擁抱了。
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的拒絕方式
0~2:直截了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語言功能還不完善,如果父母對他講比較復雜的道理的話,孩子可能會聽不明白。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應采取的拒絕方式是直截了當的體驗式。如直接對孩子說“不可以”或是對他搖頭。當孩子有危險舉動,例如去拿打火機玩的時候,父母就要馬上制止,甚至可以給寶寶一點小苦頭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點心等。
2~4:冷處理
2~4歲的孩子正處于人生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鬧獨立”,叛逆性十足。對這個時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盡量避免采用強硬的處理手段。
“冷處理”是對付這階段孩子不錯的辦法。當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同他講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眾場合撒潑的話,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進行冷處理。這樣做對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護作用。
4~6:講道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處于一個過渡期,正從“自我中心”發展到認識周圍的環境事物。同時,孩子在語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當的提高。
父母這時就可以采取“講道理”的方式來同孩子溝通了。坦白而簡單地向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這么做會有什么后果,來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別對孩子說謊或說得模棱兩可。
“冷處理”的方式也同樣適用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冷處理之后再曉之以理,最后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愛的表達來撫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