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兒童的肢體傷害,經過各級醫療機構的治療,大部分病情已基本穩定。但心理上的創傷會更加凸現出來。從心理學角度講,災區兒童的心理創傷大多具有復合性、災難性和持續性三大特點,只有一種心理創傷的人很少。
從心理學角度講,災區兒童的心理創傷大多具有復合性、災難性和持續性三大特點,只有一種心理創傷的人很少。因此,對災區兒童的心理治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以滿足兒童生活需要為基礎 許多兒童由災區來到一個新的生活環境,舉目無親,身心交瘁。在心理治療前首先要著眼于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并且對他們日后的生活要有所考慮。
二、社會支持與情感關懷相結合 要安排部分專人持續照料,也可以使用具有心理知識的志愿者,定期輪換交接,但切忌讓孩子反復講述自己受災經歷,勾起孩子的傷心事,加重心理負擔。
三、制定長期心理治療計劃 應根據評估和服務對象的數量來安排人員,以精神科醫生為主,心理咨詢師、精神護理人員為輔。
四、疏導為主遵循循證實踐的原則 對于急性應激障礙的兒童要以認知調整、行為調整和情緒疏導為主,必要時可采用一定的藥物治療。
五、媒體不要過分打擾兒童的治療和康復 對媒體和公眾而言,不要過分關注和打擾兒童的治療和康復生活,盡量讓他們安靜,并且要注意保護他們的隱私。
六、為心理康復創造條件 提供與兒童年齡相仿的玩具或書籍,盡可能提供機會使他們與同齡兒童接觸和交往。注意兒童心理反應的特殊性,最好由有經驗的精神科醫生參與照料。
七、避免家長心理反應對兒童的影響 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對兒童家長的教育,及時發現自身問題并做處理。切忌讓家長的心理反應影響到兒童的心理康復。
八、適當飲食調理 要盡可能地了解兒童的飲食習慣和嗜好,在保證所需營養的基礎上,使飯菜能符合兒童的口味,促進兒童飲食,對兒童軀體疾病和心理障礙的康復都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