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但踢足球、搞體操、學跳水等等要從兒童抓起,有些人連當官都想從娃娃抓起了。一些家長甚至想通過走后門,讓老師給自己的孩子安排“一官半職”,這非常要不得。這樣容易讓孩子從小就有當官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望子成材的心情人皆有之。作為一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比自己更有出息,取得比自己更大的成就。然而,要達此目的,究竟需要給孩子奠定什么樣的生命基礎,才能讓他在生命的成長中實現你的期望,最終讓他們的一生過得幸福、美好呢?這就很值得認真考慮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一個人長大以后乃至一生到老大致會有什么樣的性格、脾氣和品行,從幼兒階段即可看出,七歲之前的品行教育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在幼兒階段未能打下良好的品行基礎,等到長大再來矯正就很難了。所以凡是家教好的人家,歷來都很注重讓孩子在幼兒階段養成好的品行,而不是急于給他灌輸很多的知識,更不是從小就培養他們的“當官”意識。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之所以事業有成,與他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育分不開。他小時候,家庭很窮,父親早逝,母親經常給他講小孩子要聽話、懂禮貌、要遵老愛幼、幫助別人、拾金不昧等做人的道理。8歲時,他和村里的小朋友到山上放牛,一位小朋友不慎跌落山下,其他小孩都嚇跑了,他卻慢慢爬到山下把那位小孩救了上來,受到村里人的贊揚。正因為他從小就養成了聽話、懂禮貌、能吃苦、樂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行,后來深得多位老板的賞識和信任,在老板們的幫助下,終于一步步成就了大業。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給他們去信,請他們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犯人。他們都談到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的事。
來自監獄的犯人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我一眼就看中一個又紅又大的。這時,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要最紅最大的,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于是我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后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白宮著名人士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我和弟弟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干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可見,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影響有多大。
所以,奉勸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切莫把“當官”的思想灌輸給尚處幼兒階段的孩子。孩子成材并非從小就要當“領導”不可;如果從小就成了“官迷”,弄不好倒很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