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無完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孩子一旦養成了只能聽表揚,不能接受批評的壞習慣,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事實上,家長對孩子表揚的目的在于讓孩子確立起一種內部激勵機制。也就是說,當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得好時,通過表揚能夠促使孩子漸漸地不需要外部表揚就能獲得自我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能夠幫助孩子在成人后樹立做事情的自信心。也就是說,表揚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最終的“不表揚”。
過多的表揚還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言行能夠討父母的歡心。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因為自己想做或喜歡做,而是因為這樣做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這樣一來,孩子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和看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識。
因此,為了能糾正一些孩子過分嗜好表揚的習慣,我們建議家長這樣做——
★掌握表揚的技巧。表揚是一門藝術,需要把握好表揚的技巧。小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他們的言行需要大人的表揚,從而增強自信心。但是,家長對孩子的表揚,一般不要使用物質獎勵。比如,我們經常發現一些母親喜歡這樣教導孩子:“寶貝兒,你乖乖地睡啊,媽媽明天給你買巨無霸!”這樣做,將促使孩子過早地貪戀物欲。一旦養成了習慣,沒有物質性刺激,孩子就很難接受家長的教導。而且,如果父母向孩子的承諾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兌現,這將大大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剛開始表揚多一點,然后慢慢地減少。為了培養孩子的一些好習慣,比如按時完成作業等,起初,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進步了,一定要瞅準時機,著力表揚。慢慢地,等孩子在父母的表揚聲中養成了習慣時,則需減少表揚的次數。而且,表揚的間隔時間要長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或成績時,再對其給予表揚。只有把握好了這樣的節奏,才能發揮表揚的作用。
★切忌表揚過度。父母表揚孩子時,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當孩子的確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時,一定要不吝贊美之詞。一個家長說:“小時候,父親對我的要求特別嚴。在我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父親幾乎從未對我的言行加以贊許。有一次,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興沖沖地回家告訴父親。哪想到父親卻冷冰冰地對我說,你能在全年級排第幾。當時我感到特別傷心,覺得父親很不近人情。正因為父親從不表揚我,所以我在20歲之前一直缺乏自信。”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對孩子的表揚太夸張,這將促使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因此,對待孩子的表揚一定要適中,把握好輕重。
★表揚要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當孩子的某些言行得到了父母的認可,父母為了強化孩子所取得的成績,在表揚孩子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教導孩子這樣做為什么可取?將為孩子帶來什么樣的積極作用?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因何而受表揚,即使父母未對其加以表揚,孩子也會自覺地把這種好的言行保持下去。這樣做,還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孩子做到:“不管爸爸媽媽表揚與否,我都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