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

什么是自由?

作者:黃群 來源:育嬰中國 發(fā)布時間:2009年05月23日

  對100個中國人說蒙特梭利的名言--"紀律必須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會有99個大驚失色:"那還了得!"在這些人心目中,紀律和自由針鋒相對、不共戴天。

  那是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是在嚴格管束中成長起來的,從來不知道自由的滋味,因此也認定紀律是管束的結果,自由必定導致散漫和自我中心。

  孩子失去了發(fā)展自己的自由,也習得了限制別人自由的習慣。這就是我們成人好控制和壓制他人最根本的原因。我們從未有過自由發(fā)展我們潛在能力的機會,我們就會根深蒂固地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兒童需要成人的管教的意識心態(tài)。(《愛和自由》)曾經有一位媽媽向我抱怨,"我這個孩子脾氣特別大!"我說,"那是因為他沒有自由。"她瞪大雙眼驚呼道:"他要什么就給什么,還不自由???"我對她解釋:"剛才你和我說話時,孩子在玩兒牽狗拉鏈的套把,那個時候他很安靜。后來你想帶著狗溜達一圈,站起身時都沒向孩子那邊看一眼,就順手把套把拿過來。孩子正在聚精會神地琢磨這個東西,突然被搶走,他當然要發(fā)脾氣。你已經習慣成自然,幾乎從來不先看看孩子在做什么。你沒有尊重他的意志,沒有給他行動上的自由。"人們對自由有許多誤解。自由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些家長給孩子買各種吃穿用品,孩子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得到滿足,但是當孩子想自己動手做事情時,卻橫加阻攔。僅僅滿足孩子對物品的索求,卻遏制孩子探索世界、自我發(fā)展的需要,這絕對不是自由。

  自由也不是為所欲為。我們要讓孩子自由地探索世界,但是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也要及時地予以制止和規(guī)范,并且適當地樹立一些簡單易懂的規(guī)矩。有些家長將"自由"誤解為"放縱",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只要一哭鬧,家長立刻乖乖"投降",順從孩子的一切要求。這不是自由,而是嬌寵,這樣確實會讓孩子變得散漫霸道、自我中心。

  人們對紀律也有許多誤解,以為遵守紀律就是掌權者(家長、老師、上司)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讓干什么,就老老實實呆著不動。這其實不是遵守紀律,而是在做奴隸。

  蒙特梭利說,我們并不認為當一個人象啞巴似地一聲不吭,或象癱瘓病人似地一動不動時才是守紀律的。他只不過是一個失去了個性的人,而不是一個守紀律的人。當一個人是自己行為的主人,在需要遵從某些生活準則的時候,他能夠節(jié)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稱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種紀律中蘊含著與舊時代那種絕對的、不容討論的、高壓下的"不許動"截然不同的教育原則。

  要透徹地理解紀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這一原理,讓我們首先理解什么是自由。

  自由這個字眼,在英語里其實是兩個字,一個是freedom,一個是liberty,它們的詞義有很大的區(qū)別。Freedom比較具體,指的是身體的自由,不受拘束限制,行動、選擇方面不受他人控制。Liberty則比較抽象,在Webster辭典里,它的定義是"脫離了控制、干擾、債務、限制和阻礙等條件的freedom;行為、思想、言談等方面的自由選擇。"在其他定義里,liberties也是法律上規(guī)定的各種具體的自由。

  聳立在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叫做Statue of Liberty。

  100多年前,中國的改革先鋒嚴復先生在翻譯西方著作時,曾經使用了不用的譯文,freedom為"自由",liberty為"自繇",但是后代的翻譯沒有繼承下來,而是統(tǒng)統(tǒng)翻譯成"自由",這多多少少造成了中國人對西方自由概念的片面理解。

  freedom是一種比較基本的自由,是指身體不受拘束限制,是行動的自由。Liberty則是更高層的自由,是指思想、意識、人格等方面的自由。

  人只有在獲得完全的freedom之后,也就是行動的自由,才能夠達到思維的自由和人格的自主,也就是liberty。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