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

兒童受虐 大腦受傷難補救

作者:黃群 來源:育嬰中國 發布時間:2009年05月23日

  直到最近,心理學家還認為童年受虐只會抑制社會心理的形成,而大腦影像學的研究和其他實驗則表明,兒童受虐會使發育中的大腦神經結構與功能產生永久性損失。

  -這個可怕的結果提示,在造成數百萬兒童無法恢復的傷害之前,必須做大量的進一步的工作來阻止兒童受虐和無人管教,并提出可能的治療方案。

  1994年波士頓警方被他們的發現驚呆了,一個受虐的4歲男孩被鎖在骯臟的公寓里,生活在夢魘般的惡濁環境中。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兩只小手已被燒得慘不忍睹。他那吸毒的母親將他的手強按在蒸汽噴頭上,懲罰他不聽話、偷吃她男友的食物。這個令人不安的故事迅速成了美國國內的頭條新聞。后來這個孩子接受了皮膚移植,滿布疤痕的雙手恢復了功能。盡管受害者身體上的創傷得到治愈,但是近來的研究發現,在心靈成長中遭到的任何傷害可能永遠都不會真正地愈合。

  研究揭示,兒童的身體、性和情感受到虐待與他們的精神問題有很強的關聯性,這一點不出我們的意料。20世紀90年代早期,精神衛生專家認為主要是心理作用造成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問題。研究者認為,傷害通過治療或簡單的勸導“忘掉它吧”就可以撫平,大體上跟重新編程修復軟件問題一樣。

  在馬薩諸塞州麥克林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我和同事對兒童受虐后果的新研究卻顯示了不同的結果。由于童年受虐發生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嚴重的應激反應會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打下無法消除的烙印。這種虐待,似乎誘發了分子神經生物學效應的接連反應,不可逆轉地改變了神經發育。

  極端性人格童年受虐的后果會在任何年齡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內在表現可以是沮喪、焦慮、自殺傾向或創傷后的應激反應;外在表現是攻擊性、沖動、少年犯罪、好動癥或吸毒。邊緣人格障礙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精神狀況,與早期受虐有強烈的相關性。這種功能障礙者對待他人的方式很絕對化,通常開始很崇拜某一個人,但如果受到冷落或欺騙,又會詆毀同一個人。那些童年受虐的人還易于突然發怒或有瞬時的偏執狂或精神嚴重變態。典型的是他們的人際關系緊張而不穩定,感到空虛或對本人沒有自信,通常會試圖通過吸毒獲得解脫,而且有自殺的經歷或沖動。

  1984年在治療3位邊緣人格障礙者時,我開始懷疑他們早期受到的各種虐待已經改變了他們大腦邊緣系統的發育。大腦邊緣系統是相互聯系的腦核心(神經中樞)的集合,在情感和記憶的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兩個極為重要的腦邊緣區域是海馬和杏仁體,位于顳葉皮層下方。海馬在語言表述和情感記憶的形成和修復中有重要作用,而杏仁體則參與產生記憶的情感內容(例如,恐懼感及攻擊反應)。

  1994年我們的麥克林研究小組試圖證明是否童年身體、性或精神受虐與腦電圖中的電波(EEG)異常有關,與我們的問題表相比,腦電圖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檢測腦邊緣系統的方法。我們查看了在一家少兒精神病院連續住院的115份病人記錄,試圖尋找其中的聯系。我們發現,54%的有童年受虐史的病人有臨床顯著性的腦電波異常,而僅有27%的無受虐史病人如此。我們觀察到聲稱身體和性均受過嚴重虐待的病人中有72%EEG異常。這種紊亂發生在前腦區和顳腦區,特別是在左半球而并非如人所料的均衡發生在兩個腦半球,這是令人驚異的。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