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著名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兒科學》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顏虹研究課題的相關論文。該論文表明,孕婦補鐵和多種微量營養素可顯著降低新生兒死亡及改善嬰幼兒智力。與單純補充葉酸比較,多種微量營養素在改善兒童出生體重方面效果顯著,補充鐵/葉酸能使50%的新生兒免于死亡。此外,母親孕期補充多種微量營養素顯示出對1歲時嬰幼兒智力發育的明顯促進作用。
上面這則普通人看起來比較晦澀的新聞之所以引起很多關注是因為人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聰明漂亮、健康活潑的寶寶。只要一發現懷孕,絕大多數準媽媽都會大補特補各種營養品,唯恐虧待了肚子里的小寶寶。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孕期到底應該補什么、何時補、補多少,微量營養素怎么補,很多準媽媽都懵懵懂懂的,以至于產婦過于肥胖而新生兒過于羸弱、胎兒太過巨大產婦分娩困難或者由于缺乏某種營養而導致新生兒先天畸形等現象在產科屢見不鮮。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季相蘭表示,孕期宏量營養素過量而微量營養素不均衡是個極大的誤區。
高質量的飲食不代表高能量飲食
季相蘭說,懷孕是女人一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此時家人要給孕婦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孕婦也要積極適應懷孕后的生活。為了生個健康的寶寶,孕婦的日常保健非常重要,尤其是營養方面,但人們的營養觀念普遍存在問題。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新生兒的體重也水漲船高,實際上研究表明,東方女性最適宜生育2500克~3000克的孩子,3500克已經是頂天了。新生兒不是越大越好。巨大兒成人后,合并各種慢性病的幾率較體重正常的嬰兒高許多。
避免生出巨大兒,就要從孕期合理控制飲食開始。很多人都認為,孕婦是“一個人吃,兩個人補”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在孕期,孕婦所需要的熱量只是比正常人增加了20%左右,孕婦需要補充的是大量的微量元素,由此可見,高質量的飲食不代表高能量飲食,孕婦應該多吃蔬菜。另外一個誤區是,水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可以敞開吃。這也是不對的,很多合并妊娠綜合征的孕婦就是因為水果補得太多了。專家建議,一個孕婦每天攝入的水果不能超過500克。
另外,對妊娠期不足三個月的孕婦來說,更不能吃得太多,研究表明,16周以前,主要發育的是乳房、子宮、胎盤,可見,不管吃多少,肉都長在媽媽身上了,孩子還沒開始長呢!
微量營養素與宏量營養素是兩個概念
對于準媽媽最應該補充的是微量營養素,但對此準媽媽了解得不夠充分。
專家介紹,營養素是指食物中能夠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機和無機物質。通常我們說的七大營養素是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和無機鹽兩大類,因為人體對它們的需要量相對較少,每天需要量以毫克或微克來計,因此稱它們為微量營養素。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種營養素每天生理需要量以克(g)來計,因此稱它們為宏量營養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和動物機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營養素,為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它們不能在體內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難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由食物供給,包括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兩類。
無機鹽是指除C、H、O、N四種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的統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礦物質。無機鹽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類。常量元素指機體中含量大于體重的0.01%者,鈣、磷、鈉、鉀、氯、鎂、硫共7種為人體所必需;微量元素是指機體中含量小于體重的0.01%者,有銅、鈷、鉻、鐵、氟、碘、錳、鉬、硒、鋅、硅、鎳、硼、釩共14種為人體所必需。
盡量從食物中獲取微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主任陳君石院士近日表示,中國人口的微量營養素缺乏狀況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目前我國通過三種辦法來控制和預防微量營養素缺乏:一是膳食多樣化,二是營養素補充劑,三是食物強化。
“孕婦必須要有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現代營養觀,應盡量從食物中獲取微量營養素,至于營養劑補充則要因人而異,最好在產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季相蘭表示。
在孕期,容易缺乏的微量營養素主要有鐵,鈣,鋅,碘及某些維生素。
膳食補鐵主要是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品,如:動物血,肝臟,雞胗,牛腎,大豆,瘦肉,蛋黃,黑木耳,芝麻醬及紅糖等等。
鈣的補充主要通過膳食,其中奶和奶制品含鈣特別高,且吸收率也高,發酵的酸奶更有利于鈣的吸收;另外,可以骨連殼吃的小魚小蝦及一些硬果類,含鈣也較多;豆類,綠色蔬菜含鈣也較多。一般,每天多喝奶,即可補充大量的鈣。
鋅的補充也主要通過膳食,多吃一些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干果類,谷類胚芽和麥麩,干酪,蝦,燕麥,花生等。但過量的加工過程可以導致大量的鋅流失。
孕期,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也都相應的增加,其補充方式主要通過膳食,多吃一些粗糧,蔬菜,水果等。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制劑來補充。
微量元素補充應適度
準媽媽在選擇孕產婦專用復合維生素制劑的時候,要細心留意含量和劑量,有些營養素無需補充,有些還不能過多。
比如碘,碘廣泛的存在于人們生活的環境中,碘攝入過量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和自身免疫甲狀腺炎的患病率顯著增加。由于在我國的食用鹽中已經強制加入碘,只要正常飲食,便能保證提供足夠量的碘,無需額外補充。
而且對于鈣,現在也越來越傾向于補充適度。有時,孕期出現的抽筋也并非完全由缺鈣引起,勞累、興奮、受涼或胎兒壓迫,都可能導致抽筋。如果盲目補鈣導致過量,會抑制鐵、鋅等的吸收,還會出現寶寶出生后沒有囟門,或囟門閉合過早。
另外,補充葉酸也并非越多越好,而以日補充800微克最佳。科學證實,葉酸是有效預防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的水溶性維生素,但過量攝入葉酸會導致某些進行性的、未知的神經損害的危險性增加。匈牙利著名遺傳學家卡澤爾教授采用孕產婦專用復合維生素,對5000多名育齡婦女進行了一項長達8年的雙盲對照臨床研究,證實孕婦對葉酸的日攝入量上限為1000微克,每天攝入800微克的葉酸對預防神經管畸形和其他出生缺陷非常有效。另一方面有研究證明,600微克的葉酸日補充量的預防效果較差。日補充葉酸800微克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