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見Pia & Jens一家的時候,我正在以秒計數跳字的出租汽車上,哥本哈根的出租車是吸錢機——不堵車的時候,你只要數著心跳,每跳一下就意味著錢包里又少了一克朗,直到你即將休克時下車。
但是這一次:我知道我要去迎接一個人,一個新生命。他從水中來,到水中去,然后浮上水面,來到人間。
他從水中來,到水中去,然后浮上水面,來到人間。
因為《時尚健康》將目光瞄準了水中分娩,所以當Vibeke Weirum——Gentofte 區中心醫院的產科主任告訴我有一個產婦打算在這里進行水中分娩時,我義無反顧地跳上了出租車。只有1/10的母親接受水中分娩,在丹麥這個國家里,只要母親身體健康,胎兒發育正常,你就可以采用任何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生產。大多數人不接受水中分娩的理由是:我不是魚,不能將孩子生在水里;或者,坐在一盆血水之中生孩子,有點兒讓人不敢想像……
Gentofte醫院中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條:每天差不多有兩個小生命降生在這里,辦公室的日歷板上貼著一周內出生嬰兒的體重、姓名和一個象征性別的嬰兒標貼,藍色——男孩,紅色——女孩,剛剛生了一個,產科主任Vibeke正在把一個象征男孩的嬰兒標志貼在今天的日歷板上;護理間里,一個笨手笨腳的爸爸在給他出生不到3天的寶貝兒子換尿布;接生室,兩個產師正在給一個剛剛出生的男孩踏腳模;而醫院餐廳,小護士正在給陪護的父親準備早餐:全麥面包,奶酪,酸奶,沙拉,當然更少不了一面小小的丹麥國旗。在北歐這個高福利的國家里,每次生日Party上都少不了國旗,更不要說在迎接小生命的餐桌上。
Pia & Jens夫婦出現在走廊那頭,門外的強光讓他們看起來更像一幅剪影。因為分娩過程的私秘性,對于她能否接受采訪我心里完全沒有把握,所以當他們一步一步走向我的時候我還在考慮怎樣提出請求不至于被拒絕,怎樣在尊重對方隱秘的基礎上完整地記錄全過程。真正看清他們時我忽然放下心來,這是一對和善的年輕人,他們相互偎依著,親吻著走過來。3月20日的丹麥還有一點點冷,年輕的父親穿著掛毛的夾克衫,母親穿著拉毛衫和羽絨背心,坦白講,如果從背后看,我很難發現這位夫人是個即將分娩的產婦,如果正面看她,你會覺得她的肚子上不是貼著一個半球,而幾乎是一個球。當他們一聽說是中國的《時尚健康》要采訪,向中國讀者介紹水中分娩,他們立刻同意了。
她的名字叫Pia,兩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女兒相差一歲,一個普通分娩,一個在水中分娩,上一次的經歷是她這次選擇水中分娩的主要原因。“不是坐在冷冰冰的分娩臺上,而是坐在溫暖的水中,你會覺得非常安全,有保障。而且孩子從子宮的羊水中出來,直接進入另一個水中的環境,有了這種過渡,孩子會更容易適應環境。水中的環境非常柔軟,這樣孩子在出生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碰撞而受傷。”她告訴我,“還有一點,我覺得在水中生孩子,母親的生育過程比較順利,這樣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會更順暢……”
11:15,Ulla輕車熟路開始了生前準備,連接氧氣泵,準備好接生過程中所需的乳膠手套。 Pia的表情卻越來越不放松,她已經開始出血,但卻沒有感到孩子突破重圍的行動。“是不是水有點涼了?”Ulla問道。“好像有點兒”,Pia說,“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好像要去廁所……”“那就快去吧,注意點兒!”Pia披著一件大浴巾在丈夫的攙扶下離開了。我問Ulla這個時候去廁所,不怕感冒嗎?Ulla說感冒并不可怕,如果不及時排尿造成胎頭下降延緩,產婦和孩子才會耗費更多的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