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攝入脂肪可防孩子發胖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時經常適量吃一些富含脂肪的食物以及乳制品,既有利于孩子茁壯成長,又不至于成年后發胖。
研究人員對美國106個家庭的飲食結構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發現與那些經常適量吃一些高脂肪食物的孩子相比,無論是愛吃高脂肪食物的孩子,還是不愛吃高脂肪食物的孩子,都容易在成人后發胖。
此外,研究還發現,與很少吃乳制品的孩子相比,經常適量吃一些牛奶、酸奶和奶酪的孩子不容易增加體重。雖然水果和蔬菜對控制體重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乳制品的效果更好。
幼女早穿“封襠褲”
陰道炎不只是成年婦女的常見疾病,也是幼女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發病原因是外界細菌的感染。由于兒童的陰道相對成人來說,黏膜上皮更薄一些,卵巢尚未發育,陰道內酸性環境差,一遇自身抵抗力下降時,極易造成感染。
專家提醒,造成感染的原因更多是外源性的。對于低年齡的女童,要注意勤換內衣、勤清洗,及早給小女孩穿上“封襠褲”。
幼兒鼻子捏不“挺”
傳統觀念中如果寶寶的鼻子扁,經常捏捏,鼻子就會長得挺。其實這樣做不但起不了作用,還會損害寶寶的健康。幼兒的鼻腔粘膜嬌嫩、血管豐富,常捏孩子鼻子,會損傷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從而容易被細菌、病毒侵犯,導致疾病發生。另外,幼兒的耳咽管較粗、短、直,位置也比成人低,亂捏鼻子還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兒童不宜多吃豆制品
兒童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鈣,而豆制品中因含有豐富的鈣質,易被人們認為是兒童最理想的副食品。但醫學家發現,血液中鈣含量的不斷增加,可阻礙人體對鋅的吸收和利用,引起鋅含量的相對不足。當人體缺鋅時,會導致食欲不振、生長停滯、性腺發育不良等,甚至會影響大腦功能。因此,凡使用硫酸鋅的患兒,必須禁止食用豆制品。
此外,大豆中所含的皂角苷,不僅能降低膽固醇,還會將體內的微量元素碘轉移,并排出體外。因此,長期大量食用豆制品,有可能造成體內碘的缺乏。兒童缺碘,會直接影響生長發育,造成智力低下等。
孩子該哭就哭該爬就爬
一項調查顯示:35%以上的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主要是由于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能力,從而造成孩子動手能力和運動協調性差,發生學習能力障礙。專家指出,這種情況多數是由家長造成的。家長的過分保護,令兒童應有的摸爬滾打等行為,在發育的自然過程中被人為剝奪,兒童該爬的時候沒有爬,日后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煉,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等,最終造成學齡兒童的學習效率低、生活自理能力差。
胎兒也會發脾氣
胎兒并不是個無思維的“小東西”。研究表明,胎兒在妊娠5周起就能對刺激做出反應;8周時能用蹬腳、搖頭等動作來表示喜好或厭惡;6個月起,胎兒就過著積極的情緒生活了,不滿意時也會發點小脾氣。新的研究發現,胎兒還能對母親相當細微的情緒、情感差異做出敏感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