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家族中的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病毒71型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這種疾病的潛伏期約2至7天,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和口腔、手足部位出現皮疹。一般沒有前驅癥狀,突然發病。孩子發病的初期癥狀是發熱,體溫38℃至39℃,熱程為2至7天不等,體溫越高,熱程越長,病情越重。發熱1至2天后出現小皰疹,好發部位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數患兒波及四肢及臀部,軀干部極少??谇话捳羁砂l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及咽、舌和牙齦處,皰疹破潰后形成潰瘍??谇粷兛梢鸹純嚎谇缓脱屎硖弁矗绊懞⒆拥氖秤?,較小的孩子表現為哭鬧、拒食、流口水。手和腳上的皰疹多出現在手掌、腳掌和手指、腳趾間的皮膚上,有時肘部、整個下肢甚至到臀部周圍都可出現。皰疹最初為米粒大小的紅疹,很快在紅疹的頂部形成小水皰。這些水皰疹的形態比水痘皰疹小,尤其腸病毒71型的疹子更小,需仔細觀察才會注意到;水皰的壁很薄,大多不癢,也不會結痂。
■手足口病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
小兒手足口病雖不是什么危重疾病,多數患兒可在1周左右自愈。但有時也可以引起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常見的并發癥有:心肌炎、腦炎或腦膜炎、肺炎、肺水腫、脊髓灰質炎樣肢體癱瘓、過敏性紫癜等,多發生于發病后2至5天,如不及時治療,可能致命。山東省臨沂市死亡的這名兒童就屬于重癥手足口病。盡管這樣的重癥病例只占幾千分之一,死亡率極低,僅十萬分之一或幾萬分之一,但該病極易傳播,常常在兒童集中的托幼機構中引起大流行。1998年臺灣最嚴重的一次手足口病流行中,大約有100萬至200萬人被感染,129106人發病,405人為重癥,造成78人死亡,80%死于肺水腫與肺出血,從大部分死亡病例中分離出來的腸病毒是腸病毒71型。
■手足口病可通過胃腸道和呼吸道傳播
手足口病多見4歲以內幼兒,年長兒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癥狀較輕,或為無癥狀的隱性感染。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和夏秋季。一般疫情3月份逐漸上升,5月底至6月中達高峰,以后緩慢下降,到9月開學后,再次出現流行高峰,10月以后發病者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