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著名拳王泰森4歲的女兒因為不小心被跑步機繩索纏住脖子而傷重身亡,再次引發了家長們對兒童意外事故問題的關注。寶寶都好動又好奇,生活中表面無害的物件或行為都可能給他們帶來非常嚴重的傷害,作為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
記者調查
意外傷害成兒童“頭號殺手”
6月1日,剛1歲半的李睿被媽媽和外婆緊急送到紅十字會醫院。原來在六一兒童節當天,睿睿不小心被家里的飲水機熱水龍頭給燙到了。睿睿外婆焦急地說:“我們平時也算小心了,怎么想得到小家伙那么好動,自己打開了熱水龍頭。一聲慘叫,嚇得我和她媽媽呀,一看,整個小胳膊都紅了,一會就全是水皰。”經醫生檢查后,確認幸好是夏天,寶寶沒穿厚的衣服,不然燙傷會更厲害,還可能留下難看的疤痕。
而今年3歲的思思和奶奶出去玩,一邊喝著飲料一邊下樓。結果一不留神一腳踩空,從又高又陡的樓梯上滾落下來,手中的飲料瓶隨即被摔碎。那些玻璃碎片像一把把鋒利的小刀,割破了思思嬌嫩的肩膀,思思的肩膀頃刻間血流如注。小思思這一不留神,便付出了縫合6針的血的代價。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廣州市兒童醫院搶救室里,有近半數的孩子因為意外傷害接受治療。據專家介紹,3到6歲是孩子發生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意外傷害在全球范圍內成為兒童以及青少年第一或第二死因,而死亡僅是冰山一角,尚有大量因意外傷害致傷的人群。”
網友熱議
兒童意外傷害非小事 所謂“意外”防不勝防
談起“意外傷害”,朵朵外婆認為,孩子出點小意外是難免的。“我們現在幫女兒帶孩子,雖然非常盡心盡力,有時也難免讓朵朵摔個跤什么的。誰也不想讓孩子受傷害,可有些意外真的很難完全避免的。別說孩子了,就是成年人也難保不扭個腳,沒辦法完全預防,只能多注意。”
幼兒意外是家長失職
小云的媽媽阿燕做財務工作,她自豪地說:“小云長到8歲了,今年上3年級。我從來都沒讓他磕著碰著過。的確,粗心、大意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這種‘常情’出現在照顧嬰幼兒的家長身上,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了。在我看來,孩子出了意外,就是家長失職。”
專家提醒
家長應增強防范意識
“意外傷害”是突然發生的事件對人體造成的損傷,它包括中毒、窒息、溺水、交通事故、燒傷、燙傷等六大類。少年兒童生命力最強,健康問題最少,意外傷害卻最多發。統計表明,14歲以下兒童的死亡原因,意外傷害占最大比重,其中排前四位的意外傷害事故是摔傷、燙傷、窒息和中毒。
據專家介紹,意外傷害的發生原因多與玩耍和運動有關,因為兒童具有兩個既可愛又非常危險的特點:無知和好動。他們在玩?;蜻\動時根本想不到可能會有意外傷害發生,缺乏自覺的防護心理,缺乏事故安全防范意識。
中山醫院兒科教授陳醫生談道:“雖然多數家長經常擔心孩子會發生意外傷害,但對于某些能夠引起意外傷害的家庭環境因素卻不夠注意,有近1/3的人不注意保管好家里的藥品,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他們想不到由此可能會導致孩子家庭藥物中毒的發生。例如,在北京非典時期,許多家長將消毒液帶回家,曾發生一位8歲孩子誤飲‘消毒液’的意外傷害事件。”另有資料顯示,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由此可見,對家長及孩子進行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給家長們的建議
意外傷害 也能預防
像所有的疾病一樣,意外傷害也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在于家長提高認知度,不要小看意外事故。
預防摔傷:經常發生摔傷的場所:床上、樓梯上、窗戶上、樹上、自行車上、娛樂設施上等等。爬行的寶貝最容易從床上摔下來,初學走路的寶貝最容易從窗戶和樓梯上摔下來。在家里最容易摔傷的時間是吃飯前后。室內樓梯、臺階要安裝防滑條、寶貝上下戶外樓梯要有人攙扶。兒童坐椅必須保證落地面寬于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時椅子上應有安全帶固定寶貝。不要把寶貝單獨留在成人的床上。
預防吞入異物:除了家長普遍認同的小紐扣、硬幣外,一些質量不好的小塑料勺也有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武器。質量不好的塑料小勺比較脆,而處于口欲期的嬰兒如果拿到了就會喜歡送到嘴里把玩,如果被牙齒弄破的話,塑料勺就會形成一些外緣尖利的碎片,碎片在孩子的嘴里、咽部、食道、胃腸里都有可能引發不適和危險。
預防窒息:保鮮膜、塑料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氣管里造成窒息。在吞入異物的情況下,如果異物刺激喉黏膜,則會引起劇烈咳嗽,并因反射性喉痙攣及異物阻塞而出現呼吸困難,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鳴、失音、喉痛等。最嚴重的是,如果異物較大而且嵌在聲門上,則可能很快造成窒息死亡。
簡單急救常識
專家表示:兒童意外傷害一旦發生,如當事者具有救護、自救的知識,能冷靜、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爭取時間,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兒童意外傷害按其輕重可分為以下三類:
1。迅速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觸電、雷擊、外傷大出血、氣管異物、車禍和中毒等。這一類事故必須在現場爭分奪秒進行搶救。
2。另一類意外傷害雖不會頃刻致命,但也十分嚴重,如各種燒燙傷、骨折、毒蛇咬傷等,如遲遲不作處理或處理不當,也可造成嚴重后果。
3。還有一類是輕微的意外傷害,如小刀劃破了一個小口,摔破了一點皮等,這些在家里可進行簡單處理,必要時到醫院治療。
兒童意外傷害需要急救處理的是前兩類,急救處理的原則是:
搶救生命:首先要注意的是受傷兒童的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受傷兒童心跳、呼吸不規律,快要停止或剛剛停止,當務之急就是設法暫時用人為的力量來幫助病兒呼吸,以期恢復自主呼吸。在常溫下,呼吸、心跳完全停止4分鐘以上,生命就會岌岌可危;超過10分鐘,病兒就很難復蘇。如果不立即進行急救,只等送醫院再救,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預防并發癥:在搶救病兒時要盡量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和以后留下后遺癥。如兒童摔傷或墜落傷時可發生脊柱骨折。當病兒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時,應嚴禁讓病兒走動,轉運時一定用木板作擔架運送。如果讓病兒走動,或用繩索等軟擔架運送,或抱著背著轉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動而損傷脊髓神經,造成截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