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表示,牙齒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它們的旅程,雖然胎兒沒有牙齒,但是當母親懷孕6周左右,胎兒的口腔中20個乳牙牙胚開發育;在胎兒5—10個月,恒牙牙胚開始發育……
如今人們對牙齒美觀的要求逐漸提高,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錯牙合畸形非常重視。預防錯牙合畸形應從妊娠期開始,注意母體的健康和胎兒的保護。嬰兒出生后須及時檢查、定期觀察,防止錯牙合畸形的發生和發展。
營養:妊娠期應注意營養飲食,防止過量放射線,妊娠早期不能患急性發熱性疾病。提倡母乳喂養。兒童的膳食應有一定的硬度,又要易于消化,不能偏食。
喂養姿勢:正確的喂養姿勢為45度的斜臥位或半臥位。如用人工喂養,最好使用與口唇外形吻合的解剖扁形的奶頭。
睡眠姿勢:從出生開始,就應特別注意嬰兒睡眠姿勢,應常換位置,不可偏向一側,以免一側牙合面長期受壓而形成局部不對稱畸形。
糾正不良習慣:口腔不良習慣,如吮指、咬唇、咬物等是錯牙合的主要成因之一,一經發現應及早破除。
防齲:預防和治療齲齒,特別是加強對乳牙齲病的防治可有效減少錯牙合畸形的發生。
防治鼻咽部疾?。侯A防影響全身和牙、牙合、面生長發育的疾病及呼吸道疾病,對口牙合系統的發育十分重要。
牙齒的生長發育大致可分為牙胚形成、開始鈣化、牙冠形成和牙根形成等階段。在胚胎期,全部乳牙的牙胚均已形成并鈣化,恒牙的切牙、尖牙和第一恒磨牙牙胚都已形成。也就是說,當寶寶出生的時候,體內已經有20個乳牙牙胚和16個恒牙牙胚。因此,母親妊娠期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寶寶。
牙齒發育和孕期營養有關
一般而言,孕婦在妊娠前期所需要熱量比未妊娠時高150千卡,比妊娠后期高350千卡,所需的鐵、鈣比未妊娠時多50%,維生素D多80%左右。懷孕的婦女應該保持正常、充足和平衡的飲食,米飯、水果、蔬菜、牛奶類、魚類和肉類皆應該均衡攝取,才能供應胎兒牙齒所需的鈣質、磷質和維生素等。
在胎兒期生長、發育和鈣化受阻的牙齒,萌出后會呈現顏色改變、缺陷和形態畸形等表現,并且常因質地差而易患齲病。因此,兒童的牙齒、牙列的生長發育與母親妊娠期的營養狀況密切相關。
準媽媽用藥影響胎兒牙齒
孕期使用藥物要特別慎重,避免有害因素侵襲而影響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專家建議,最好不要用或盡可能少用藥物。
很多藥物對胎兒的口腔發育有害。比如:一些鎮靜安眠藥和激素類藥物,如:利眠寧、安定、苯妥英鈉、強的松和可的松等都可能引起胎兒唇裂或腭裂;四環素除了能抑制胎兒生長發育外,還可能影響牙齒的礦化、變色;而一些抗生素,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和卡那霉素都可能有致畸作用。
準媽媽孕期口疾需早治
為了寶寶的牙齒健康,準媽媽在孕期更需要注意口腔衛生。因為孕婦的牙齦部局部發炎而產生的細菌,可以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直接導致宮內胎兒受感染而影響發育,還會導致細胞因子和抗體增高的全身系統反應。這種反應直接影響胎兒牙胚胎的形成,使牙釉質發育不全,導致寶寶日后的牙齒美觀受損。
所以,如果準媽媽發現口腔有疾患,必須及時治療。重點還要做好妊娠期牙齦炎的防治,并定期檢查。檢查時可以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和孕期產前教育,使妊娠期女性了解兒童牙齒和口腔健康發育方面的基本知識,認識孕期健康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關系,培養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