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兒們分門進出。里面的設施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所設,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志。這個標志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
教男孩要有男子氣,教女孩要細心,是一般新加坡父母心中約定俗成的育兒觀。一次,一位母親送兩歲多的兒子上幼兒園,那孩子哭著粘著媽媽不肯走,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不能哭,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強忍著淚。還有一次,一位女士與兩三個男孩等電梯,電梯門一開,那位女士讓孩子們先進,他們卻不進,其中一個示意說,“ladies first”。
3日本:認知性別角色
“看見了,看見了,XXX的小雞雞露出來了。”
孩子們在幼兒園上第一節游泳課。橋浦清子老師把每年的這個時候作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好機會:讓孩子自我認知性別角色,明白自己是男的還是女的,并初步了解男女的區別,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
“男孩子與女孩子什么地方不一樣?”清子老師問。
“褲子不一樣”,“上衣不一樣”,“撒尿的地方不一樣”,“男的有小雞雞,女的沒有。”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
“女孩也有相同的器官,不過女孩子的是在肚子里面,從外面看不見。”老師糾正道,用這種方法使孩子對內生殖器加以理解。
“女孩子有小奶兒。”有小朋友補充。
“男孩子不也有嗎?但是為什么女孩子的奶兒會變大呢?”別的小朋友提出了質疑。
“因為要給孩子喂奶。”老師乘機引進親情教育。
“是啊,我們也都是吃著媽媽的奶長大的。”
……
類似這樣的討論時常會有,日本幼師認為,抓住這些時機,可以讓幼兒適當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學會尊重對方的身體,獲得充實感和安定感,對孩子健康性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