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遺憾的是,女兒一周歲后,在開始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階段,不該將她扔在鄉下外婆家,本來表述字正腔圓的小不點,就此學了一口的鄉音俚語,染上陋習,以至于到現在一直改不了,說話總是墻頭草一隨風兩邊倒,同我們溝通是一種音調,地域方言特重,與外面的小朋友交流又是一種語法,具備流暢的思辯能力。這充分說明,人類童年時代的記憶是多么深刻,這個時期語言學習,發音的準確率關系并影響著一生的進程,切莫忽視!它從側面反映了口頭表達能力,音律音準的重要性。好在我的寶寶年幼,各方面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況且目前的狀態并不妨礙她的人際交往,相反倒是顯得如魚得水,在內外有別的場合游刃有余。雖然鄉土味過濃的語言也許會受到歧視和不解,但她只在家庭內部施展,并沒有發揮至外面的世界,多一種語言就多一門學問,同時也多了一種知識的儲藏。如此一想,我心釋懷。
細究寶寶“裝嗲”的原因,無非如下幾種
嗲可以哄人
寶寶沒有是非觀念,往往以自己的意志為出發點,民間不是有“娃兒哭粑粑,張口就要閉嘴就到”一說嗎?這是天性使然。一旦寶寶所需求的東西沒有及時到位,他便以哭鬧的方式來表示抗議,發泄不滿情緒。倘若此種小小的“陰謀”靈驗奏效,寶寶就嘗到了甜頭,得到了鼓勵,進而以嗲哄人,在你面前耍小手腕,逗你開心,從而達到自身的目的。久而久之,寶寶認為該態度是積極可行的,更是可愛的,而你又報之以欣賞的心態,于是產生依賴思想,繼續嗲下去。
處理方案需要你有點“狠心”,不要一味以寶寶的意志為轉移,過度遷就忍讓。一旦發現寶寶故意裝嗲,有話不好好說,必須立即糾正,并進行正確引導。
借嗲以撒嬌
撒嬌是寶寶的天分,也是表達需求的一種方法與“技巧”,在你面前哼哼著,其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博得同情與歡心。撒嬌的成分里兼具潑皮、耍賴、逃避、無奈與糾纏等成分,當然更不排除尋求保護、渴望撫慰、希圖理解諸方面的情感交流因素。可是無限的嬌生慣養,實際上是不利于寶寶成長的,這樣會導致積久成習,造成性格的偏異,難以承受今后生活的打擊。因此,老輩教育并告戒,警醒后世:“嬌兒不孝,嬌狗上灶。”須知,剛毅,剛強與剛勁的健康人格是從小培育形成。
處理方案正確判斷,區分寶寶裝嗲撒嬌的內容及其原因,找準根由,對癥下藥。意欲完全杜絕寶寶的這種行為是不現實的,大人有時還故伎重演呢。正當的不妨適時響應,反之則立即阻止,關鍵在于把握好“度”。
“裝嗲”不同于“裝酷”。一個嗲勁十足的寶寶,常常肢體與口頭語言伴隨著表情或者體態的動作,可以引起人們柔軟的愛意,但是過頭了,亦容易讓人討厭。自然,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寶寶會意識到這點,有的能自覺摒棄不良習性,重新修正人生坐標,有的則樂此不疲,以至于動輒上演嗲戲,并且帶入社會,偏離了正常的軌跡……
還是盡量別讓寶寶裝嗲為妥,愈是從小教育效果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