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國內知名母嬰門戶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育嬰中國 > 早教>> 家庭 > 正文內容

父母必知:與孩子的對話法則
點擊數: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評論

“理解的對話”的力量

  前不久,政模氣呼呼地進屋,邊扔書包邊罵人:“哼!怎么有那樣的姐姐!”看來他在學校里發生了比較嚴重的事情,否則他不會為學校里的事情在家里發脾氣。我很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覺得應該先舒解政模的情緒,因此決定進行“理解的對話”。

  “政模,看來受了不少氣啊?”“我能不生氣嗎?她根本算不上姐姐。”“是為哪個姐姐生氣啊?”一看到我沒有批評自己,政模就開始講述在學校發生的事情。

  “中午,我想到操場蕩秋千,可是已經有一個姐姐在那里蕩秋千了,所以我在旁邊等了20多分鐘,但是她還是不肯下來,所以我就對她說:‘也讓我玩一會吧!’結果她對我說:‘你是不是四年級的?小子,沒大沒小的,你在跟誰說話啊?沒看見我在蕩秋千嗎?你給我滾一邊去。’聽到這樣的話,還有誰能不生氣啊?學校的秋千是她一個人的嗎?所以我就問她講不講道理,結果她又罵我是‘笨豬’,還推倒了我。其實我也想推她,可是為了媽媽才忍了下來,簡直氣死我啦!”

  “真夠讓人生氣的。”“要不是女生,我肯定狠狠地打她一頓??”一頓發泄后,政模的心情好了很多。憑著傾聽孩子的訴說,“理解的對話”取得了成功。這時,我也開始了“傳遞價值的對話”。

  “為了忍氣,你也不容易吧。可是那個姐姐為什么要罵你呢?”“還不是因為我比她小。”“你覺得能隨便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嗎?如果是你,會那樣做嗎?”“說不定我也會那樣做,但是不會像那個姐姐那么過分的,也不會一個人獨占秋千那么長時間。”

  “不管怎么樣,你沒有動手打人就已經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了,以后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你會怎么辦啊?” “我也不知道。媽媽,如果真想打人該怎么辦呢?”“能不能告訴老師呢?你可以問老師:‘那個姐姐先打了我,我能不能打她?’”“明白了,下次我會試試看。”

  在這次對話中,我也沒有讓政模這樣做或那樣做。我先去理解孩子的心情,盡量舒解孩子的情緒,然后再給他傳遞“不能因為比自己小,就隨便罵別人”,“不管多么生氣,男孩不應該打女孩”,“跟孩子打架時,如果實在覺得委屈,就可以請求大人的幫助”等價值觀。

  如果我不去理解孩子的心情,盲目地教育孩子“千萬不要打架”、“不要生氣”、“不管對方怎么罵你,也不能罵別人”,也許政模就不愿意繼續跟我說話,也許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找別人發泄或者偷偷地報復那個女孩。能避免這種情況的關鍵就是“理解的對話”的力量。

  不僅如此,“理解的對話”還能治療孩子內心的創傷。在前面也提到過,父母與孩子的對話具有“波浪式”的特點。不管父母怎么努力,也有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此時如果強迫孩子,就會傷害孩子,因此孩子就逐漸不聽父母的話,開始反抗父母。這時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的對話”,即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分地肯定孩子的感受,逐漸治療孩子由于對父母的怨恨所形成的創傷。

  如果想正確地引導孩子

  在《風和太陽》的寓言中,最后脫掉行人外衣的并不是強風,而是溫柔的太陽。在雨果(Victor Hugo)的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中,讓小偷改過自新的并不是前來問罪的警察,而是理解小偷痛苦的慈愛神父。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果想給孩子傳遞某種價值觀,就應該先理解孩子。如果孩子從來都不聽你的話,就應該在十次對話中堅持進行八次“理解的對話”。請不要忘記“理解的對話”與“傳遞價值的對話”的80:20法則。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愿意接受你的教誨,逐漸改變自己的價值觀。


編輯:王曉芳
共2頁 您在第2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跳轉到頁 本頁共有1546個字符
熱門文章
更多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