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每遇到考試就肚子疼,總得上廁所。腹瀉、便秘的“著急事兒”,誰都可能遇上過,一般人常會誤認為是吃得不對頭了,吃點藥對癥治療一下也就過去了。
其實并非如此這般,專家指出,腹瀉、便秘很可能和人的“心理因素”有關,有些人平時正常飲食,更沒吃不干凈的東西,可時不常的會發生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尤其是在情緒緊張和焦慮的時候,那就很可能是患上了一種名為“腸易激綜合癥”的疾病。
腸道是心情的晴雨表
典型病例:小風馬上要期末考了。但他媽媽趙女士現在卻擔心到時候兒子的肚子又出現問題。她說小風平時的身體情況很好,吃喝都沒問題,就是從一年級開始,每次一遇到考試就會肚子疼,總得上廁所。雖然多數情況下腹瀉后腹痛就緩解了,但她還是擔心小風這個特殊的“毛病”會影響他的成績。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
專家點評:從趙女士的描述來看,小風患上的很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癥”。這是一種腸功能紊亂,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交替型(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而小風的表現主要是因為考試,使得心里過于緊張,從而造成腸道蠕動加快而導致腹瀉。
腸易激綜合癥在國內外很多見,西方有人把它比作“胃腸道的感冒”。有調查發現,該病在北京的成人患病率達到近1%。
據專家介紹,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精神和感染因素所致的腸易激綜合癥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患者以城市里的學生、白領和知識分子等從事緊張腦力勞動者高發,女性比男性更常見。
人的心情如何會使腸道發生反應。腸易激綜合癥跟情緒很有關系。比如說緊張,有的人會像小風一樣,一聽說要考試就會跑肚拉稀。另外腸易激綜合癥常是慢性的,沒有明顯的特殊癥狀。如果最近一年出現腹痛并且有排便習慣的改變(排便次數的改變以及大便性狀的改變),而且排除了跟造成腹痛、腹瀉、便秘有關的感染和腫瘤等器質性病變,一般可判定為是腸易激綜合癥。但是仍要到醫院找消化內科的醫生進行確診。
飲食療法助考試順利
(1)飲食中要增加食物纖維的攝入。
纖維可加速食物的運轉,使糞便變軟,增加糞容量,因而使排便順利。每日飲食中要有足夠的蔬菜。
(2)應限制產氣食物的攝入。
產氣食物進入腸道經腸道細菌分解產生的大量氣體,可使腸道擴張、腸蠕動緩慢,引起腸脹氣、腹痛、便秘或腹瀉。如咖啡、碳酸飲料、酒精,等,都可成為產氣食物,少食、少飲為宜。
(3)要做到飲食規律。
以飲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4)黃仁粥---白米、黃仁、黨參、紅棗數枚,煮粥食之
(5)板栗芡實羹---(扁豆)板栗去殼,與芡實加水同煲,煲至板栗煮爛,冰糖少許調服之(放入紅棗、枸杞、元肉少許,再煲10分鐘左右)。
(6)平時煲湯之時,也可放入北芪、黨參、扁豆、黃仁、沙仁、青果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