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的疫情形勢讓人不敢掉以輕心,不少人尤其是家有幼兒的家長,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嚴防手足口病的侵襲。但由于相關防控知識的普及程度不一,相當部分人對手足口病的認識比較片面,在防控措施上也有所欠缺。疾控專家特別提醒公眾當心以下5個常見誤區,以免手足口病趁虛而入。
誤區1——兒童才會得手足口病,成人不會感染。
這是最為常見的一個認識誤區。健康863網的疾控專家指出,由于臨床上發現的手足口病患絕大多數為幼兒,相關醫療機構和媒體也側重于普及兒童預防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因此讓不少人誤會只有兒童才會感染手足口病,但事實上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
手足口病一般在學齡前高發,其中5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孩最容易得此病。成人由于免疫系統較完善,一般很少感染,但并不代表成人不會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臨床發現成人感染者因為免疫力較強,多為隱性感染,既感染后既不發病,也沒有任何癥狀。但這樣的隱性感染者雖然不易發病,卻仍然攜帶病菌,會傳播病毒。相當部分兒童正是被成年人傳染的。因此成人也應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的預防,謹防感染病毒之余,也避免自身成為傳染源。
誤區2——手足口病通過手、口接觸傳染,不會通過空氣傳播。
不少人認為只要加強手、口的清潔衛生,不用手接觸不干凈的東西,不吃不潔的食物和水,就能預防手足口病,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除了手、口的直接接觸會造成感染,呼吸道的間接接觸也會造成感染。
專家提醒,手足口病病毒可通過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在空氣中傳播,也就是說患者說話或咳嗽、打噴嚏等產生的飛沫也是危險傳染源。因此患者確診后應及時隔離,以免傳染他人。個人也應盡量避免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少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與患者接觸或在人多擁擠、空氣不暢的場所出入時,可戴上口罩預防。
誤區3——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所以目前不宜頻繁地通風透氣。
有人不知道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有人卻因為知道而矯枉過正。因為目前正處手足口病高發季節,部分人害怕通風換氣會把病毒吹進家門,因此拒絕勤開門窗,即使開門窗換氣,時間也非常短。
事實上,通風透氣有利人體健康,也有利預防手足口病,減少換氣頻率,反而不好。門窗緊閉,空氣無法流通,將為各種病菌提供滋生、繁殖的溫床,也將增大感染手足口病的風險。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既能有效地利用陽光紫外線殺死病菌,又能保證足夠的氧氣供應。通風的過程中,即使有少量的病毒漂浮,也會在大量的新鮮空氣中稀釋,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無論家庭、教室或宿舍等場所都應保持良好通風,有條件的家庭或學校、幼兒園還可以在每天通風時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