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最典型臨床表現是:患兒手心、足心以及臀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皮膚斑丘疹,特別是口腔內的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破潰后形成口腔潰瘍,很疼,嚴重時會影響患兒進食,孩子哭鬧不止。醫學專家告訴廣大家長:做好患兒口腔護理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并促進潰瘍面愈合。
專家指導:在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給寶寶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藥物治療:對于口腔潰瘍癥狀相對嚴重的患兒,應根據醫生囑托適度采取藥物治療,例如:給患兒含服華素片;也有患者反應,將華素片研成粉末,用棉簽沾上敷于潰瘍面,療效很好。華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能在口腔局部迅速殺滅各種致病微生物,從而有效收斂消腫,改善潰瘍面的血液流通,迅速緩解口腔潰瘍給患兒帶來的疼痛,并促進寶寶受損的口腔黏膜愈合。
飲食注意: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切忌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給年輕父母的溫馨提示——
由于嬰兒既不會漱口也不會刷牙,故容易發生口腔發炎;若體弱多病,進食、飲水減少,更易發生。因此,嬰兒期做好口腔護理十分重要。
準備工作:先讓嬰兒側臥位,用小毛巾或圍嘴袋圍在小兒的頜下,以防止護理時沾濕衣服;同時準備好消毒過的筷子、棉簽、淡鹽水和溫開水,護理者用肥皂和流動水洗凈雙手。
護理程序:先用棉簽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擦小兒口腔內的兩頰部、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張口不合作的小兒,家長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小兒的兩頰,使其張口,必要時也可用勺子柄或筷子幫助撐開口腔。擦洗時應注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潔衛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臟污染。擦洗一個部位要更換一個棉簽,同時棉簽上不要蘸過多的液體,以防止小兒將液體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