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可現在經常聽許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缺乏愛心,在家里如此,在學校更是如此。曾經有報道:一13歲的孩子只因外婆不讓自己看電視就將外婆殘忍殺死,兩名學生因一元錢就將同學殺死……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的孩子怎么會如此兇狠,殘忍,自私呢?原因是諸多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孩子心中都缺乏愛。如果一個孩子連基本的愛心都沒有了,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已經克不容緩,教育工作者應擔當這一重要使命,不要讓孩子的心變成愛的荒漠。那么愛心教育在小學階段應如何加以實施呢?
一、抓住時機,從細微處做起著名作家豐子凱曾經說過:頑童一腳踩死數百只螞蟻,我勸他不要。可見培養孩子的愛心需從小做起,從細微處做起。
利用孩子都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借用小動物的活潑、可愛,喚起孩子的愛心。鼓勵孩子在家養小動物,利用勞動課在班上喂養了小動物,孩子們與小動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動物的生命較為短暫,他們的生老病死很容易喚起孩子的憐憫之心。對照社會,孩子會更加珍愛生命,同情弱小。我們班有一孩子,因父母離異,父親又入獄,獨自一人跟著年邁的奶奶,家庭缺少愛。在校表現自私、無同情心、性情暴躁,仗著身強力壯經常欺負弱小。針對這些情況,我特別安排他負責小動物的喂養,通過喂養小動物,他與小動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變得性情溫和,不再欺負別人了,有愛心了。
二、親身體驗,從愛家人做起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它是如此寶貴,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道理,才能讓孩子珍惜與父母,家人的感情,親情之愛是人間至愛,如果連父母家人都不愛,又怎談得上關愛他人呢?因此,培養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有一對父母,平時總是闔闔碰碰,他們相互之間很少交流,對孩子的關愛和交流也就更少了。有一天,孩子們的父親上班去了,母親要出外辦一點事,就只好把兩個孩子鎖在家里,她怕孩子出事,就把門和窗都關上了。孩子們玩了一會兒,覺得家里太悶了,就把窗戶打開,一縷陽光隨之灑了滿屋。于是兩個孩子一個拿著掃把,一個拿著灰箕,想把陽光掃進屋里來。掃了一陣之后,他們重又將窗戶關上,可是,陽光又沒有了。他們又把窗戶打開,接著又掃,再關上窗戶之后,陽光又沒有了。就這樣折騰了半天,陽光還是沒有掃進來。后來媽媽告訴他們,陽光是掃不進來的,只有打開門窗,陽光才能照射進來。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打開孩子心靈的窗戶,給他們的心里灑下一片陽光。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你如果給孩子多一些指導,多一些鼓勵,多一些關愛,那么,孩子就能在循循善誘的教導下開啟智慧的大門,就能在你的暗示下邁出成功的一步,就能在愛的暖流中接過關愛他人的接力棒。如果給孩子的總是呵斥、鄙視和責罵,那么,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靈里留下陰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