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對上海、北京、廣州、武漢四城市中的3000名11到17歲的在校中學生調查顯示,與十年前相比,當代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發育提前、性生理走向成熟、性觀念更為開放。調查還發現,大眾傳媒(影視錄像、報刊雜志和互聯網等)成為影響青少年性發育的最主要原因。面對青少年日趨提前的性成熟和傳媒的影響,社會、學校、家長應協調一致,通力合作,把青春期性教育視為一項系統工程。
而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有影響、最為親密的成年人,他們對性知識的掌握卻不盡如人意,更別說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了。如何關心孩子的性健康,是擺在家長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在心理上會產生性萌動。即從對性的不理解、沒興趣,逐漸變為有興趣,逐漸感受到了異性有吸引力,而且可能采取還有性愛色彩的行動,例如寫情書、單相思或交異性朋友等。父母和老師應該及時察覺孩子的這些變化,正常地加以引導與教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該適時,做早了孩子不懂,做遲了被動,效果也不好。
-注意孩子的性生理變化,這是性心理變化的基礎。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后,身軀迅速地長高長大,第二性征出現,女孩來了月經初潮,身體開始豐滿、乳房開始發育;男孩子開始有遺精現象,嗓音變粗了,胡須和喉結開始出現。
-孩子開始愛打扮,特別是女孩開始注意發式、服裝和其他方面的打扮,對有些女孩來說,鏡子變成她們的“好朋友”,她們經常在鏡子面前左顧右盼,表面看似乎是在自我欣賞。
-學習成績突然下降,這說明他們的心另有所屬。
-本來在家里有說有笑,和父母無話不談,現在變得沉默起來,甚至有時顯得心事重重。
-對有性愛情節的小說、文章、影視開始感興趣。
-有時會有不明來處的電話或信件,信封上也不寫明寄處,只寫“內詳”等。
-在課余時間,孩子出去得多了,有時回家較晚,有時不說明原因,甚至有時說慌。
-孩子的零用錢總不夠用,向父母要錢常沒有正常的理由。
-孩子把自己的抽屜上鎖,有時偷偷地寫些什么,似乎有了什么秘密。
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后,家長就可以開始考慮實施性教育了,青春期是進行性教育的黃金時段。
▲永遠不要正式談“性”
鄭重其事地談性注定是要失敗的。應該找機會多談談跟性有關的問題。
實施機會教育,重要的是一針見血,而不是長篇大論的演講。
▲性教育不一定是同性別間的事情只要父母對性有正確的認識,母親可以跟兒子談,父親也可以跟女兒談,事實上,父母雙方在一起對子女進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為在討論性和愛的時候,父母雙親是愛和被愛的最親近的典范。
▲性和愛的教育首先應該強調的是“能做什么”
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強調“不能做什么”。父母開出一張在性行為方面“能做什么”的清單,孩子反倒產生“聽上去很有趣味,我為什么不去試一試”的感覺。在你說出能做的事情(如握手或擁抱與親吻)時,必須同時說出下列兩種不能做的事情:“結婚以前不能性交”和“永遠不能傷害另一個人”。
▲父母雙親同時施教性和愛的教育最大的危險是父母雙親在性道德和性思想方面產生分歧。
如果夫妻兩人的意見不一致,就很難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性和愛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不要指望進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終身“免疫”。孩子能從重復的性教育中了解父母所重視的事情。由于性問題的個別性與隱私性,家庭教育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性教育專家說:性知識是可以通過培訓而很快掌握的,并不需要性科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去執教,只要家長注意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