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原因造成寶寶走路姿勢異常
1、過早讓寶寶學走路
寶寶一般在9~10個月開始學走路,這是生長發育最適合開始走路的時段。但有些爸爸媽媽急于求成,在寶寶6~7個月時就讓他坐學步車,而這個時期的寶寶骨骼沒有完全發育好,還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很容易導致下肢骨骼發育不良,形成O型腿、X型腿等現象。
2、佝僂病
佝僂病俗稱軟骨病,是嬰幼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病,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更為多見。佝僂病主要由于缺乏維生素D,引起全身鈣、磷代謝失常和以骨骼改變為主的 系列變化。嚴重者致骨骼畸形,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很多寶寶不會用正確的姿勢走路都是受佝僂病的影響。
在嬰幼兒時期注意給寶寶補充魚肝油,可以有效預防佝僂病。
3、先天性疾病
很多先天性疾病都會影響寶寶走路姿勢,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比較常見的兩種先天性畸形。
神經肌肉疾病:如肌營養不良,腦癱等。
學步寶寶拒絕4類鞋
寶寶學步,一雙好鞋是成功的關鍵,怎么才能給寶寶選雙好鞋呢
1、拒絕高跟鞋
學步的寶寶骨骼發育尚不成熟,鞋子對腳主要起著保護作用,所以要舒適,高跟鞋不適合寶寶腳部的發育。另外,寶寶剛開始學走路,還沒有很好的平衡能力,穿高跟鞋容易摔跤。
2、拒絕“大”鞋或“小”鞋
鞋子最重要的就是合腳,這樣才不會影響寶寶學步及腳部的發育。
寶寶穿太大的鞋,不利于學步。因為鞋子不跟腳,容易摔倒,也不利于腳的發育。
如果寶寶穿頂腳的鞋,那危害更大了。 方面因為擠腳會讓寶寶感到走路痛,失去學步的興趣另一方面太“小”的鞋子會使腳的血脈不通,阻礙腳的正常發育。
3、拒絕拖鞋
最好不要讓寶寶穿拖鞋,拖鞋穿起來不跟腳,容易摔跤。要選擇有帶扣或綁帶的鞋子,即使在房間里,也應為寶寶準備有帶子的鞋子。
4、拒絕厚底鞋
如果以為鞋底厚點可以讓寶寶的腳能更有力地支撐自己,不讓幼嫩的腳底受傷,這是錯誤的想法。
剛學會走路的寶寶,需要足底和地面更緊密地接觸,感覺地面的軟硬度和斜度,在感受地面的反射過程中學會腳趾的配合活動,保持身體平衡。
所以,給學步寶寶選擇鞋時,要挑柔軟透氣的鞋面,鞋底不能太硬,也不宜太薄太軟,最好是鞋底前1/3可以彎曲,后2/3固定不動,后跟略高。隨著寶寶的發育,一般3個月更換一次鞋子為宜。